有位朝使从京里来了。
这天中午,大队人马正在绕行一处沼地,从西方追来一辆三驾马车,后面跟着一小队骑兵,边快马疾驰,边扬声大叫:“东闾侯慢走!”
众人愕然回顾。
跑近搭上话才知道,原来是前来颁诏的朝使与他们路途巧遇了。
天子使至,杨届哪敢怠慢,立刻停车,抬脚欲下。
来的这位钦使姓刘,也是年近半百,出车看看,认得是东闾侯本人,登时大喜,说:“原来真是杨侯,差一些些便错过了!”
原来他早几天已经到过东闾,见本人不在,便往南叙去找,挑的是近道。谁知姓杨的只呆了两天就打道回府,又一次错过,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返身追回,幸亏追到了。
杨侯爵惴惴不安,照规矩见礼之后便问:“钦使找小侯有何要事交代?”
钦使挺挺胸,拉长声音道:“东路指挥使、东闾侯杨届接旨!”
杨届赶紧跪下,俯首聆听。
钦使便开读诏旨。文字不长,内容不多。
原来,当今新夏在位的玄安皇帝要尽孝,因见太后年高,思念故乡,特地模仿汉高祖刘邦的故事,为她征召故乡耆老数十人,前来京城住着,陪她谈天说笑。又要再增添一些宫女。
太后本是东闾人,遂指名要东闾籍的,因此特派钦使到来,命杨某人即日寻访清白人家姣好女子二十人,与应征耆老一起,送往京城当差。
此系孝亲大事,圣旨特别交代,要杨某务须敬慎将事,恭肃办理,早日复命,不得怠忽。
杨届一听,原来是这种差事,好办,便叩头领旨。
等他把诏旨收好,钦使又跟他谈起另一件事情。
原来,近日大臣们阁议:南叙伯之子冒功贪残一事,案情重大。恐怕当地长官念及旧谊,百般回护,故须令该地随那进献宫女一起,将该犯及有关人证解赴京城,由朝廷钦派大员会审,以求其实。
“这事是相国陈大人亲口交代的,说已奏明上头,却无公文。本官此来只是照本宣科,不持意见;但是相国吩咐,看来不同样立即照办也是不行的。”刘钦使神情郑重地说。
杨届深深吃了一惊:老东西出手可真快!
很可能自己刚把人扣押,他就得到了消息,迅速派人赶去京城打通了关节。
难怪自己到了他府上,提什么条件他都答应,原来心中有数。
这怎么办呢?该犯人若是送出去,自己还挟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