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再也不敢来了,媛媛没事了。”
“还能打杀了它吗?”李财主的拐弯儿亲戚惊恐地问。他是在担心:既然有妖怪,不来这家去那家,不祸害这个女孩儿祸害别的人,总归桃园村里不安静。
亓晓婷:“能,明天到地里看看,把那墩红荆疙瘩刨了,晒干当柴烧掉,就没事了。”
“这样敢情好。”陶婆婆也余惊未消地说:“可别再是那个老红荆疙瘩精!要是它,打杀起来恐怕不容易。”
亓晓婷一怔:“怎么?你们这里原先闹过红荆疙瘩精危害人的事?”
“咳!”陶婆婆叹了口气:“说起那个红荆疙瘩精,我们村里的人们都知道,与我们村的村名还有很大关系哩!”
“与村名有关系?”一听说与村名有关系,亓晓婷更加纳闷了,也来了精神:“奶奶,你能给我说说吗?知道了底细,对消灭它有帮助。最起码知道它有多少年的道行。”
陶婆婆望了一眼李财主的拐弯儿亲戚,说道:“那我就说说,不对的地方,你再补充。”
李财主的拐弯儿亲戚点点头:“这个故事是我们村名来历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到桃园村每一个人的心里,你说吧,错不了。”
于是,陶婆婆给亓晓婷讲述了下面的传说故事:
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凉的盐碱地,“涝了吃蛤蟆,旱了吃蚂蚱,不涝不旱吃碱嘎巴。”雨天过后,地上一层白碱。
地上的植物也只有红荆、臭蒿和野柳。坑塘里的水又苦又涩,无法食用。
隋炀帝时代的某一日,山东袁氏女与丈夫陶根明逃荒走到这里,连累带饿,陶根明一病不起,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当时袁氏女怀着笨重的身孕,求人掩埋了丈夫后,在坟前哭的肝肠寸断。
这时,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正巧走到这里。
原来,陶渊明从小就立下了“济世救民”的志向。努力进取,一心想以自己的才智拯救黎民。
在仕途中辗转了十几年,终因看不惯官场里盛行的腐败风气,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隐居,过起了自食其力的农家生活。
陶渊明的品行,感动了玉皇大帝。尤其他写的《桃花源记》里农民们过的那种安居乐业的生活,让玉皇大帝很受启发。
玉皇大帝心想:身为万众生灵崇仰的上帝,不为万众生灵做一些好事,也枉为了这个身份。
于是,玉帝召见了陶渊明,封其为桃神,命他到人间创建他书中所描写的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