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没人专门研究如何种地,百姓全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那点经验来干活,收成如何就看天意了。
魏无涯种的是试验田,金锋需要通过不同田块的种植模式以及收获,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一种最合适的种植方法,然后教给百姓。
是的,金锋要找的并不是最高产的种植方法,而是最合适的一种。
因为最高产的地块,九成九是昨天收的那两块,但是那两块地采用的种植方式却不适合向百姓推广。
为了种那两块试验田,魏无涯让老谭用耕牛把田深深地翻了一遍,然后浇上一层肥料,拉着铁耙,把土块耙碎。
到了秧苗插上后,魏无涯又一天一趟,有草除草,有虫除虫,精心呵护。
在一个村没有一头耕牛的时代,这种耕种模式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太难了。
“哎,老天爷真是要把老百姓为往死路上逼吗?”
魏无涯抬头看天:“你就不能晚半个月再下雨吗?”
现在正值收割期,这一场雨下来,不知道多少粮食要烂到地里。
如果晚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再下,到时候粮食收回去了,下一场雨把地淋湿,正好耕种。
金锋也跟着叹了口气。
别说现在,哪怕是在他前世,农民种地也是看天吃饭。
像现在这样赶到收割期下雨的,金锋记忆中不知道有多少回。
有一年下雨的时间太长,田里的水排不出去,他和家人只能把板凳放进田里,然后把门板拆下来放到板凳上,泡在到膝盖的水中收割稻谷,然后把稻谷放到门板上,再一点点抱到岸上装车。
一小块稻谷,一家人忙了一天才收完。
等割完上岸了,金锋才发现两条腿上吸了七八条水蛭,一个个都吸得滚圆,拽都拽不下来。
后来虽然有了联合收割机,收割效率大大提升,但是庄稼一旦倒伏,联合收割机也很难割,就算勉强去割,效率也会大打折扣,索要的收割费也要翻倍。
如果田地太湿太滑,收割机下不去的话,粮食就要烂在地里。
前世尚且如此,更别说落后的大康了。
风调雨顺,百姓能勉强混个温饱,但是哪儿能年年风调雨顺?
遇到不好的年景,百姓只能忍饥挨饿。
魏无涯的试验田重要,可以像金锋说的那样,多安排一些过来,哪怕用手一穗一穗去捋,也能把试验田里的粮食收完。
但是其他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