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会议已经进行了一半,多国就战后成立国际组织以及分区占领德国和日本的事情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这个协议的达成可谓艰辛,不光是分会场各国代表团争吵不休,就是在元首会晤上,各国元首也就这个事情争得是面红耳赤。
美国总统罗斯福提议,由中美英苏法五国在战后分别占领德国,占领的面积搞平均化。
斯大林听后捏着烟斗大为不爽,他摆摆手道:“战争就从来没有什么平均,战后的问题也要交由实力说话,我看谁打下的领土就归谁来占领。我们从东线进攻,你们从西线进攻,就这样。”
法国方面对斯大林的这种提法表示不同意,斯大林双手一摊道:“如果是搞平均占领的话,苏联红军将会在近期进行休整,不过大规模的投入到对德国人的作战之中。”
他这话虽然激起不少人愤怒,不过事情摆在那里,离开了苏联红军的百万雄师,要想战胜希特勒恐怕还需要更多的兵力和精力,而这是各国都无法再继续投入的。
黄柯对此并无什么异议,要想按照罗斯福说的那套去做,换谁都不会同意,因为苏联投入了百万军队在攻击德国,而法国是个战争中亡了国的国家,两者之间的付出不可同日而语,自然不可能享受同样的利益。
这件事黄柯不会去操心,亚洲的这一摊子自己还没有解决,更何况是欧洲?
至于派黄正带着部队去参加对德国作战,一方面是为了历练一下军队,让中国军队和世界一流军队都有机会合作或者是交手在,这对于将来的成长大有裨益。其次,黄柯有个不太可告人的秘密,也是他在黄正临走之前秘密告诉他的,此去德国本土抢占一些一流的科技理论和产品,为今后今后的科技进步和发展,先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然,黄柯知道,光是靠着蛮抢是不行的,还需要智取。
在欧洲,美国、英国和苏联有百万大军,自己的部队不过是几万人,打酱油都不够,光靠着军事力量去抢夺显然不行,更重要的是要依托人心。
在希特勒刚上台的时候,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中德之间展开过良好而又有序的合作,德国大批的技术工人来华。虽然事后双方关系破裂,这些工人都相继回国,但给中德民间之间的交流埋下了种子。
除此之外,中国签证在纳粹当局驱逐犹太人时无条件对犹太人开放,也挽救了大量的犹太人。故此,黄柯决定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人才的抢夺。
黄柯不关心什么欧洲今后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