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武汉之后,国民政府的办公地点设立在武汉的南洋大楼。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国民政府召开了国党全国代表大会,同时政府高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组。
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上的控制,改组的国民政府将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权力机构,中央军事委员会为最高军事权力机构。两个机构其实是一套人马,汪精卫、谭延闿、蒋中正、孙科、顾孟余、谭平山、陈公博、徐谦、吴玉章等人是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常务委员;候补委员是宋子文、宋庆龄、陈友仁、邓演达、王法勤、林祖涵。
这个名单中既有国党党员,也有红党党员,但终究来说还是国党占据有利态势。不过汪精卫等国党强硬派人物对此并不满意,想要一党独大的他现在已经准备了进一步进行“清党运动”。
同样,只占据少量席位的红党也并不满意现在的处境。一些红党中的积极分子也开始在各地的工人、学生之间宣传革命,成立了基层组织,一时间全国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这种组织,有的甚至还打出了“武装革命”的口号。
国外势力上,苏联和英法等国也开始在中国寻找自己的代理人和支持力量,其他的不说,就连巴图都被苏联代表访问过,如此形势可见一斑。
搬迁到南洋大楼的当天晚上,汪兆铭就找到了蒋中正,蒋中正看到汪兆铭过来找自己,立刻站起来立正。
蒋中正穿着笔挺的毛料军装,大檐帽上的青天白日徽擦拭干净,现在他是军事委员会参谋部的一员,军衔领上校,算的上是高级军官中的一员。本来这一个小小的参谋人才是不会让汪兆铭留意,但上次他在清党行动中提出“先控制军队再清党的”建议让汪兆铭刮目相看。
随后,汪兆铭对此人的关注也多了起来,迁都武汉的时候干脆就把他调到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参谋部。
“中正兄真是尽心尽职,在这个时间还在劳于公务,革命有你这样的人三民主义可早日实现。”汪兆铭示意蒋中正坐下,并以兄弟和对方相称。
蒋中正嫣然不明白汪兆铭的来意,他对汪精卫的为人再清楚不过了,这种势利小人是入不了他眼的。
不过,眼下的形势却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现在和对方搞好关系对自己来说是好处很多,他微微一笑道:“汪主席过誉了,不过是下属分内之事罢了。”
汪兆铭淡淡一笑:“中正兄,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公务忙完之后我们去外面坐坐。听说武汉三镇的小吃不错,既有西洋的菜肴,也有汇聚南北的菜式,中正兄可否跟我前去品上一品?”
“那再好不错了!”蒋中正笑道。
两个人换上便装来到一个小酒馆,要了一个临江的包厢再点了些许武汉小菜,上了瓶花雕酒就聊了起来。
其实两个人心里头都清楚的很,什么叫品尝小吃,不过是为了商量一些提不到台面上的事情罢了。酒菜上齐后,警卫就守在了门口,闲杂人等就不要靠近了。
“中正兄,你看这宽阔的长江,怪不得古时候的文人墨客能够触景生情,吟诗作对啊。”汪兆铭端起一杯酒,走到窗前远眺着不远处的长江,像是一个诗人一样乱发感慨起来。
蒋中正自然明白汪兆铭这些话不过是他为了引出话题的托词,所以也就顺着说道:“只可惜啊,长江之上却满是列强军舰,我泱泱中华竟然被敌国把持住内河航运,大好河山却都满是列强,实乃吾辈军人之不幸。”
“中正兄一腔热血实乃是我革命军人之楷模,现在北伐大业已定,军阀基本被肃清,然反帝任务却依旧任重道远,不过有中正兄如此军人,三民主义总理遗训指日可待。”
一番溜须拍马让蒋中正很是受用,他脸色转变了一下说道:“汪主席过誉了,今天你我来只是为了先来叙旧喝酒,不知道兆铭兄对北伐之后统一只是有什么见解?”
汪兆铭见蒋中正明白了他的用意,索性直白的说:“这些也正是我担心所在。眼下虽然全国名义上统一了,但事实你也知道,东北三省依旧在张家的手里;两广地区、山西陕西等地都是在军阀手中掌控,国内形势堪忧。不知道中正兄对此有何良策?”
话说到此时,蒋中正知道汪兆铭已经向他露出了自己的底牌,显然他已经把他当做自己人了,所以他毫不避讳的说道:“我国之所以长期割据,只是因为未有一个统一的政党和主义。当年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罢了,其他的又有什么区别?后来先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可北洋军阀们却表里不一。总理亲手创立国民党,就是为了用一个统一的纲领和宪章来武装我党党员,联合天下有志之士共同实现富强中国目标。”
汪兆铭对蒋中正的话深以为然,他点点头道:“英雄所见略同!现在*和我们交替执政,他们那一套无祖无宗的东西,短时间内或许有效,但却是饮鸩止渴。”
蒋中正索性坦率说道:“先生所言极是,现在驱逐红党是当务之急,一个政府必须是一个政党、一个宗旨和一个领袖,民族未来不容你我有半刻停歇。”
蒋中正说出了自己观点,证实了他之前对此人的判断,但一想到几年之前的那场“清党运动”失败,他就心有余悸。上次实行“清党运动”的情景还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他精心培育的武装力量在北伐军的机关枪下变的那么弱小,本来想杀破坏工人组织,没想到一下子就让别人破坏了。
毋庸置疑,想要实现清党,必须实现拥有对军队的控制权。
现在和当年的局势不同,现在国民政府下的武装力量已经集中到了一处,各路军阀也都纷纷消灭。当年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那些北洋老将们死的死、逃的逃、隐的隐,现在全国除了个别的偏远地区外,已经全部在国民政府军的控制之下。
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并且象征性的收回了汉口等地的租界,工商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一切都显得那么欣欣向荣,但对于中央政府对这支军队的控制却显得总有些力不从心。
蒋中正对于其中的缘由自然了解清楚,他也明白汪兆铭来此的目的。明眼人都能够看到清楚,现在的中央政府有两个派别的势力,除了汪兆铭和一些国党元老代表外,另外一股就是黄柯为首的西关派。
两个派别在实力上势均力敌,国党派别全是清一色的国党党员,并且推崇国党一党专制,颇具实力;同样,西关派是黄柯和一些政治开明人士组成,这一派最重要的是在军队中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双方的斗争无处不在,各种暗流不断涌动,黄柯下野兴办实业就是双方博弈后的典型例子。如果两派都是在中央力量博弈的话也就算了,顶多算是政治场的一种较量,可眼下两派的博弈已经延伸到了军队、基层政府,如果这种情况再继续演变下去,下一个北洋时期还有可能到来。
谁最希望中国乱?答案不言自明,自然是那些在中国拥有实际利益的帝国主义。
两股政治力量较量的背后,其实还是他们所支持力量的博弈。蒋中正明白,在这个时候不选择站队的话,会被两个派别都所抛弃。自己是国党党员,又是汪兆铭等人的参谋军官,自然是属于他们这一派的。如果说之前汪兆铭只是想要拉拢他的话,现在就是向他纳投名状的时候了。
“兆铭兄,我以为如果现在实行清党,就必须要得到军队的支持,要得到军队的支持,就要找一个人。”
“谁?”
“蒋先云!”蒋中正一字一顿的说出这个名字,汪兆铭的眉头却已经皱起。蒋先云是黄柯之后军队中的实权人物,此人之前就表现出倾向于*的倾向,后来受黄柯影响,俨然已经是一个典型的赤化头目,怎么可能会轻易被他们所拉拢?
黄柯在下野后,为了自己能够继续执掌军队就把北伐大业交给蒋先云,这样的一个人人物是能够倒戈的吗?老实说,汪兆铭的心里犯起了嘀咕。
蒋中正似乎看出了汪精卫的担忧,他端起面前的一盏黄酒笑道:“兆铭兄定是担心蒋先云会否支持我们?其实不然,蒋先云是赤化份子这一点我还是很清楚的,我的意思倒不是拉拢他。相反,是让他脱离出军队,只要此人不掌权,清党就会顺利进行。”
“那依中正兄之见,该如何将其脱离军队?”汪兆铭问后,蒋中正低声说如此如此,只见汪兆铭的脸上不由的皱起眉头,不一会又开始舒展开来,转过之后便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