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晴亲眼目睹了赵青山父母双亡后的行尸走肉,其实在那个时间段,何晴是无法真真切切去理解父母双亡的那种痛苦的。
正常人不会理解瞎子的世界,因为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于是注定不会明白一双眼睛对于盲人而言有多重要,那是他们宁愿用几十年寿命,想换却换不来的人间至宝。
很多事情不曾经历过就无法去理解,直到后来数年她对赵青山的爱意渐浓,才能感同身受,能够体会几分那样的悲苦。
也许当时的赵青山忙着悲伤,又忙着思考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可“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就会像刀子一样扎在他的胸口,生锈腐蚀却永远不会消失。
那个时候很多同学都觉得赵青山完了,都觉得他可怜,他的四周都是同情的目光。
可让所有人意外的是,他在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内就变回了那个正常人,如果不是她仔细观察,很难察觉到不管赵青山表面上如何,他都变成另外一个人了,从心理上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而赵青山真正的蜕变是在他杀了两个人贩子之后,行为和心理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个时候的何晴不懂那些行为和心理变化意味着什么,直到大学时期父亲偶然间跟她说起一起谋杀案件,她才知道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杀人之后,需要克服何种程度的困难,因为那个案件中的杀人犯,忍受不了噩梦的折磨在杀人两天之后就自杀了。
遗嘱中说杀人太可怕,生不如死所以选择去死。
她鼓起勇气从父亲口中以及网上去了解了一些,杀人犯以及以前执行枪决的特殊警察的心理问题,发现即使是正常执法的特殊警察,很大一部分都会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心理治疗是必须的,除此之外借用酒精和安眠药才能入睡的执法人员也不在少数。
所以这个世界即使没有法律的制裁,一般人也绝不愿意去尝试杀人的感觉。
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强大的调节能力,去摆脱杀人带来的恐惧感,会一辈子活在噩梦中,哪怕是在战争氛围中杀敌,照样会留下严重的战争创伤后遗症。
“杀人”这两个字仅仅八笔可写成,可它意味着一条人命的终结。
但只要熬过这道坎了,心态就会有质的提升,这或许就是赵青山与别人不同的原因,他在不该经历世事沧桑的年纪经历了太多,所以他有远比同龄人成熟的一面。
当赵青山从神龛上取下父母的遗照牌位,以及爷爷奶奶的牌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