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县学正式放寒假。方仲永辞别了师父师母,便要和早早赶来的父亲坐上牛车回家,准备开始度过自己在古代的第一个的寒假。
不料,临行前先生特别布置了寒假作业:汝之书法恰如狗爬,胜似鸡挠。定当用心苦练,每日临帖十篇。否则,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另,每天须写策、论各一篇。附赠题目和要求。
看来,假期作业实在是古已有之,并非后世老师的发明。
归心似箭的方仲永无奈,只得和方父在县城买了许多纸笔,又买了些礼物,上牛车回家去也。就此开始了愉快的寒假生活。
虽然离家只两天,但方母还是不停地说饿瘦了。方仲永哭笑不得,两天就饿瘦了,您以为我是充气娃娃呢!但他一点都不觉得烦。前世缺少完整家庭温暖的他,还是非常享受母亲的唠叨的。
午饭后,他开始练习书法。拿惯了钢笔的他,虽也曾练过一点书法。但他哪里有机会临摹古人善本,要知道宋本书在后世是与黄金等价的。所以他也只是临过些多次拓印、多次印刷、模糊不清的《多宝塔感应碑》、《玄秘塔碑》。在后世忽悠人大概是够了,在本朝大概就是先生评价的“恰如狗爬,胜似鸡挠”的水准了。但“骨力遒劲,结体严紧”的柳体不符合本朝花团锦簇,一团和气的社会氛围。“丰腴雄浑,气势恢宏”的颜体倒是合适了,但写家多如过江之鲫,显不出自己的特点。
他想写馆阁体。
馆阁体讲究黑、密、方、紧,虽方正光洁但拘谨刻板,当书法看肯定是算不得好。但方仲永并未打算成为书法家,他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他想要的是卷面分,因为在科举试场上,使用这种书体会令作品增色不少。其实也容易理解,考官看了那么多的试卷早已头昏脑涨,哪里有功夫去欣赏你的超张旭、胜怀素的书法作品,规矩、方正、大小接近就成了加分项。
有看官也许会说了,馆阁体恐怕也不是那么好练的吧!其实不难,它和我们用硬笔写宋体字(最常见的印刷体)的难度接近,写法也接近。《红岩》中就有为了让敌人分辨不出字迹而齐练宋体字的描写。当然了,馆阁体学会容易,想要写好却是很难的。不是还有时间嘛,所以方仲永并不是特别着急。
他先把刘先生的字迹与记忆里的馆阁体比较了一番,发现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是,馆阁体本就发源于宋朝。两相结合,试写了一张,觉得不甚满意。再写!还不太好。抄书,抄《论语》!全文11705个字,多抄几遍,字体也该差不多定型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