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则是文房四宝,鼓励双生子多读书,只不过姜秀枕对着这般用心的姜秀娘摇了摇头,说道,“哎,不是那快学习的料子。”
两个孩子聪慧归聪慧,但是兴趣不在这里,不像是汪羡康,因着汪右林本身就是状元郎出身,家里藏书不少,但凡是汪家人,没学走路,先学的握笔,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行为,汪羡康很自然的就觉得自己要好好读书。
双生子不一样,他俩比起枯燥的读书,更喜欢跟着姜秀枕练拳,等着后头觉得练拳也累了,就开始对做药丸子感兴趣。
姜秀娘却是觉得无论做什么,只要不是半途而废就行,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不是非要读书才行。”又道,“这做药丸的营生总是要做下去,如果孩子喜欢,那是不挺好?说明子承父业,咱们后继有人了。”
姜秀枕听了终于被安慰到了,道,“也只能这样想了。”
其实越是目不识丁的村人,越是渴望读书,要是家里能出个读书人,那可是十分光宗耀祖的事情,但是如今看这俩孩子,想来是没有天分了。
晚上,姜秀娘在盘算这孩子什么能生下来,到时候会不会影响明年的春耕,毕竟浇灌露水事情只有她能去做。
又想着一次分开,下次就要到明年,越发觉得有些失落。
汪右林回来,看到姜秀娘坐在椅子上想事情,肚子却是微微隆起,他的目光自然就柔和了下来。
姜秀娘一抬头就看到汪右林,朝着他笑了笑,道,“老爷用过晚膳了吗?”
因着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很多时候都会用了晚膳再回来,汪右林一般只能陪着姜秀娘吃早膳。
果然汪右林说道,“用过了,你别起来。”说着去了一隔壁去漱洗,等着回来已经是一身的清爽,换了中衣。
“明天就都走了。”
汪右林见姜秀娘实在是不舍,因着有了身孕,她又十分的敏感,以前觉得很寻常的事情,如今却是很容易的哭,吻了吻她的鬓角,说道,“你要是实在是想的厉害,我在郊外也有不少田地,把药田的事情挪到这边来如何?”
这意思就是举家搬迁了。
姜秀娘摇头,怎么因为她的缘故让姜家背井离乡的?这次明白为什么许多人家都不愿意让女儿远嫁,当真是见一面都难了。
汪右林又哄了姜秀娘许多,她才安稳了下来,有了几分睡意,汪右林就跟她说起宫中的事情,“产期是在明年二月份,和咱们家时候差不多,这宫里却是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