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今年已经是七十多岁的高龄了,却依然十分硬朗,精神矍铄,还准备亲自编写词典,造福百姓,留名千古。
今天,皇帝就在跟汪右林谈起这件事情来,“这词典可是需要不少银子,可是现在哪里需要银子!景阳宫该修缮了,河南的河道也需要治理,齐洲府大旱,无法春耕,想来秋后颗粒无收,不仅要救济还要减免赋税,云贵那边初现山崩水出之态……就没有一样不费银子,国库那点银子,塞牙缝都不够。”
“你说怎么就这么难?朕都想着退位算了。”
其实皇帝说的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几乎每年都会有,不是这边有灾害,就是那边,治理国家就是这般。
汪右林忙道,”自陛下继位以来,对内重农治河,兴修水利更是兴文重教,另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对外更是亲征漠北,拿下外敌,解决了这一虎狼之邻,实乃一代明君,是我等的楷模,您要是退位了,我等就如同瞎子一般,根本没办法行事。”
一旁的内监朱喜忍不住翻了白眼,想着这位首辅大人当真是……明明说着拍马屁的话,却是这般一本正经,好像真就是那么回事一样。
不过,这话要是别人说皇帝并不一定听,觉得过于浮夸,也就是汪右林了,可见皇帝对他的爱重。
皇帝想起自己这些成就也是颇为满意,觉得汪右林就是这般讨喜,总是能说道自己心里去,道,“爱卿起身。”随即说起另外一个事情,“国库空虚,可是那些商贾却依然过着酒池肉林的日子,眼里全无社稷百姓,当真是国之蛀虫。”
汪右林一直都知道皇帝不太喜欢商贩,其实几乎所有的在位者都不喜欢商贾,觉得就是剥削百姓,唯利是图之辈。
“唯有一个人……”皇帝忽然像是陷入了某种思绪当中,神色恍惚,梦呓一般一个字一个字的道,“虽为女子却巾帼不让须眉,家中象箸玉杯,金银如山,赚下滔天财富,却都拿出来救济百姓,最后却是身无长物,干干净净的走了,如同来的时候一般。”
对这个人汪右林有所耳闻,据说当时皇帝还是皇子,几位皇子夺位之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境界,还是因这女子鼎力资助,这才有了今日,虽然他觉得这话有些夸张,皇位岂是银子就可以解决的?但是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他也无法去确认,但是看皇帝今日的神态,只能说明这女子应是帮了皇帝良多。
两个人谈了几件事,皇帝就有些疲惫了,等着临走之前,却是笑着问起另外一件事来,“汪爱卿,你这鳏夫可是当的够久了。”
汪右林心中一凛,想起最近几日遇到的烦心事儿,不过在春宴上见了一面,那文璋公主府上的襄阳郡主就全然不顾女子声誉,开始对他死缠烂打了起来。
文璋公主一家子今年刚从金陵回京,原是公主和皇帝不和,皇帝把公主贬到了金陵,只是如今皇帝年岁大了,就比往日还要宽和一些,开始想念起亲情来。
恰逢公主也上书说思念皇帝,皇帝就准许回来了,还赐了公主府邸,也算是极为厚待了。
襄阳郡主是文璋公主最小的孙女,今年堪堪十八岁,在外却是有着极不好的名声,放浪形骸,据说在金陵,但凡是稍微长的好看的男子,都要被她染指。
但就算是这样,身份总是在哪里摆着,旁人哪里敢有异议?
而且最为奇怪的是,文章公主虽然知道孙女所作所为,竟然还纵容着,可谓匪夷所思了。
皇帝见汪右林紧绷着神态,忍不住笑,道,“汪爱卿遇事向来沉稳,倒是第一次见到这般模样。”
“莫要担心,有人曾经对朕说过……这世上最苦的事情就是不能所爱在一起,朕自然不会做那乱点鸳鸯谱的事情。”皇帝似乎又想起了过去的岁月,忍不住唏嘘一般的说道。
汪右林敏锐的感觉到这人恐怕也是那位皇帝说起的奇女子了。
等着从宫里出来,汪右林冷着脸对着随从金纬轲说道,“我记得新科状元楼这几日大出风头,因着佩戴一枚双鱼玉佩,被人称作美玉公子,既然这般出众,不是应该和同样出众的襄阳郡主相识才是?”
沈辅林回京之后,徐阁老就带着他到处引荐,试图为他打开人脉。
金纬轲从汪右林毫无感情的目光里看到了一层寒意,他心中一颤,忙道,“大人,小的这就去安排。”
过了几日,就有传闻说,刚刚新婚不久的新科状元沈辅林和文章公主府的襄阳郡主勾搭在了一起,那新婚的娘子,一时气急就直接回了娘家。
沈辅林大为着急,亲自去徐家请人,徐家却是不肯,要和离,沈辅林显然没有想到徐家会这般刚烈,无奈之下,堂堂男子居然当场跪地求饶。
成了经常茶余饭后的笑料,这当然是后话,所谓美玉公子的别称,也一时被人忘记,无人再提及。
对于汪右林来说这不过都是小事,转眼就忘到了脑后,真正让他烦恼的却是另外一桩事。
这一天正是沐休,一大早,汪右林就见到了原本伺候儿子汪羡康的穆姨娘,还有十几个最得力的仆从。
穆姨娘已经是平静了下来,她再也不敢有其他的奢望了,战战兢兢的把来龙去脉都说了,汪右林早就得了信儿,但是看到几年的仆从这般,还是有些感触。
其实当他得知汪羡康竟然可以那般无赖的时候,也是颇为吃惊,孩子在他前面一直很乖,其实他也知道因为先天体弱,身子不舒服,确实是有些脾气,也有些任性,但是没有想到,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道了这个地步。
处置了穆姨娘,汪右林就回了书房,里面放着许多信件,都是汪老太爷寄过来的,详细的描述了汪羡康的日常。
比如今天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明天就又开始自己漱口了……一点点的改变,那种喜悦透过字体传递给他,让他一边自豪,一边又忍不住忧心,但是每一封信里都少不了一个人,那就是姜秀娘,一会儿说最爱吃姜秀娘做给他的蛋羹,一会儿又说喜欢姜秀娘带他们玩。
汪右林手指点在姜秀娘三个字上,来来回回的摩挲。
真的想去看看。
***
姜秀娘做事一向认真,更何况之前有汪老太爷给启蒙,用幽默风趣的方式一下子就打开了医药学这个大门,让姜秀娘一下子就打好了基础,如今则是遇到了名医上官重楼,更是如饥似渴的学习着。
有了上官重楼的协助,姜秀娘对于人参的种植就更加的熟练了。
上官重楼道,“没有好的药材,即使有再好的医术也是徒劳,所以家里从小就让我们学习如何栽培药材。”
“姜家村这个地方还是比较适合种植人参的,人参喜欢半沙地,只是它同时也喜欢有些阴凉,寒冷的温度,这边虽然不如辽北冷,但是这温度也过得去。“
”只不过培育出来的人参也分三六九等,因为药材的成效直接影响了药的药效,所以如果病患病情严重,我每次开方子都会标注药材的产地。”上官重楼坐在菜园子旁边的树荫下面,拿着一杯蜂蜜水,慢慢的喝着,仔细的跟姜秀娘说药材,“就比如人参,到底是山参,还是我们自己栽培的?又或者是几年人参,而且还要看产地,如今养的最好的人参是是在辽北冯家的人参。”
“同样是一种药材,长在北边和长在南边是不一样的效果,同样就是一个地方,多施肥和少施肥的又不一样,当然那个差别还是很细微,这就是药效。”
“一般人家要是买不起山参,就会拿了冯家的人参顶上。”
“种药材就是这般,要让人知道你家的名头,这样才算是做出来了。”
姜秀娘坐在上官重楼的对面,忍不住敬佩的说道,“上官先生,您懂的可真多,还肯这般费心教我,要不是我资质太愚钝,真想认真拜你为师了。”
姜秀娘回家之后,养的越来越好了,那皮肤好像回到少女时期一般,同剥了壳的鸡蛋一样,白净无暇。目光也更加明亮清透了,她语调又是柔柔的,不急不缓,叫人听着就是舒服,很容易平静下来。
上官重楼最是不知道如何人相处,却是意外的和姜秀娘相处愉悦,他一开始也是紧张的,怕是说出让人不悦的话来,得罪人,在汪府,他就惹怒过穆姨娘,其实就是告诉她……她来了月事就不要碰凉水了。
那之后穆姨娘就防贼一样盯着他,好像他对她有什么企图一样。
后来他才知道,男人不能随便说出女人来月事的事情,可他不是郎中吗?真是难以理解,他没觉得自己做错什么呀?
所以到了新地方,他就会少说话,他爹说过,少说话就少犯错,可是慢慢的,跟着姜秀娘在一起,他发现自己可以完全放开,无论他说什么,姜秀娘都不会生气,有时候他说错了,还会温和委婉的纠正他。
上官重楼认真想了想道,“你资质是有些差,不过你勤奋好学,可以弥补一些这方面的不足,你要是真心想要学,我写信问过父亲,他要是同意,我就收你为徒。”又解释道,“我们上官家有规矩,收徒是需要询问过长辈的。”
上官家显然很看中收徒的事情。
汪老太爷在一旁喝茶,听了这话差点把茶水喷出来,这死心眼的孩子,怎么就当面说,资质差?
上官重楼在医学上堪称奇才,谁能跟他相比?用他的目光去看人,可不都是资质愚钝,心里颇有些为姜秀娘抱不平。
姜秀娘却是道,“真的肯收我为徒?”显得极为高兴的样子。
上官重楼看着姜秀娘亮晶晶的眼眸,总觉得这一瞬间,整个人就好像是发光一般,好看的叫人有些移不开视线,他耳朵有点红红的,却还是郑重的说道,“不一定能收……”
“我知道,能这般已经很好了,多谢上官先生。”
上官重楼不自在的搔了搔头,心里却是很开心,回道,“嗯。”
汪老太爷在一旁瞧着,忽然有了几分危机感,总觉得这俩孩子谈的似乎太投机了一些吧?
不止是汪老太爷,在菜地里和姜家双生子一起抓虫的汪羡康突然停了下来,看着树荫下笑容满面,相谈甚换的上官重楼和姜秀娘,那眉头就皱了起来,那褶皱深的可以夹住一只苍蝇了。
隔了几天,汪右林就收到一封儿子寄来的信,他有些激动的打开,看到里面歪歪扭扭的写着,“我喜欢姜秀娘,爹爹能不能娶了她做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