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在车上的坦克上面,挤着坐在货车箱板上。
自然我把苏联军队后勤的补给扩大了一倍,自己修好了100辆装甲车,四百多辆摩托车和六百多辆汽车。马车是召集的农民的马匹,和俘虏的基辅地区德军骑兵团的马匹。
虽然斯大林同志指示给了我八千小伙子,但是之前我留在基辅的两万老战士归队,还在基辅地区我征兆了150万能打仗的壮年人和妇女。
此刻这150万的战斗序列我只是带走了八十万年轻一点的,其余的七十万留守基辅的三面阵地。
他们此刻挤着坐在封闭车厢里和公路汽车上和我一起去攻打斯摩棱斯克。
我坐在其中几节封闭车厢的列车里一边和七十几个苏军指战员在商讨很多秘密的事情。
这其中提到了斯大林的“清洗”运动。
我后来重点在几个苏军指挥官面前提到了,德国装甲师在波兰战役前夕,就开始采用的是大师编制,人数在15000人以上,最大的超编师还接近30000人。
而苏联军团则采用小师编制,一个坦克师人数在5000-8000人左右,侧翼和后方并没有炮兵支援,仅有少数步兵搭载坦克作战,战斗力当然不能和德军相比。何况在地面战斗时,没有空中的力量作为战斗指导。我们此刻不能将双方装甲师用各种数字来进行机械的比较,那样是不科学的,也脱离战争的事实。
德军的1个重坦克营的编制在1500-2000人左右。坦克和坦克歼击车在50-60辆,他们往往能抵挡苏联1个坦克师的攻击。而苏联更多惯用的是以数量取胜。
虽然我们从技术角度上论,苏联坦克结构简单,因此建造数量多,维修简便,再出动次数也多。
还有一点值得提出的是,德军坦克虽然制造得精致,但结构复杂,建造困难,豹式,虎式和虎王对后勤要求很高,维修也比较麻烦。这就大大降低了坦克的综合作战效力。何况苏联的寒冷天气也是装甲师最大的敌人,它们使用的是汽油坦克,虽然跑动起来快,但是受寒冷气候的影响严重。
我之所以在化冻期之前开战,就是把战场上撤离下来的装甲师给予最后一次沉重的打击。
这是不是叫趁他病,要他命?
虽然这一手不厚道,毕竟战争看得是结果,不是重在实现的过程。
我的具体部署是在南边的全线布置我的炮兵阵地,把哪里变成古德里安指挥的第2装甲集群的坟场。
而且我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