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易和慕晴一起出发,拿着笔记本,按照上面的孟启光的回忆,去到里面记录的那些地方。
很多地方早就已经变了,不过,李易和慕晴却总能找到一些“老人家”,和对方聊一聊曾经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不同的或者是平凡,或者是精彩,或者是跌宕起伏的往事。
比如说孟启光提到的月饼会的事情。
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中秋很多人甚至都不吃月饼了,毕竟,我们这个时代物资丰富,月饼更多的只是一个象征,可是月饼在当时,特别是对于底层民众来讲完全是一件奢侈品,而且很难买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的事情。
而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时候,每年的中秋节前一段时间,都是许多家庭一起分期集资预定,才有可能买到。像《岁月神偷》里面的罗家四口本来打算一人半块月饼,而罗进二偷吃的半盒双黄莲蓉月饼,可能是几个家庭的中秋月饼份。
所以,这种充满时代感,又充满地域特色的电影,可能会让很多如今的年轻观众,一知半解,甚至连李易自己,如果不去认真地了解,也都会一脸茫然。
要拍这样一部电影,对于李易来说,其实还挺不容易的。
不是说道具,布景这些,不容易,而是情感上的认知,以及对那个时代的了解方面。
喜欢催泪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