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夺取了一个肃州,止步于甘州城下。肃州、甘州周围坞堡虽然也能掠夺一些,但坞堡再富又如何比得上城池?故,布日哈图这十万大军并未“吃饱”。
在“没有吃饱”的前提下,现在他刘綎一来,布日哈图居然不战而走,那么显然蒙古军中的怨气一定不小。尤其是刘綎此来只带了前锋三万人,蒙古军中一定有很多人认为这一仗完全可以打。不打就跑,倒好像怕了似的,太窝囊了。
蒙古军面对明军大军的时候的确经常一跑了之,也不会觉得丢人,但那是因为明军是“大军”。而且蒙古军的作战传统就是正面打不过就搞骚扰,或者先避其锋芒,等你下次不是大军了再找回场子。可现在呢?条件不满足。
没有吃饱,面子受损。这两相叠加之下,倘若布日哈图真如侯爷所说那般难缠,就一定会想办法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从而挽回军心士气,然后以胜利者的姿态从容撤军。
一方势力之领袖,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要务求必胜,否则便会动摇自己的威望。
对于这一点,刘綎以前没什么感触,毕竟对于一名将领而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嘛!然而,在朝鲜之战后,他从高务实的行事准则中逐渐琢磨出来了这些道理。
为什么大明南北各镇无数名将,平日里一个个各种桀骜不驯,但到了侯爷麾下就都一个个老实得犹如老鼠见了猫?无他,此公战无不胜尔!
千万不要小瞧了“威名”二字,尤其不要觉得“威名”这东西很虚,“威名”实在得很!
你问问巨鹿之战后的各地秦军将领听到项羽的名字时,有没有觉得心律不齐?问问匈奴贵族们正谈笑间,忽然看到远处“汉冠军侯霍”的旗帜快速接近时,有没有觉得裤裆一热?
威名,就有这种效果,令人闻之色变、闻之胆寒、闻之不觉俯首。所以,为一方领袖者必然重视自己的威名,决计不可轻折。高务实是如此,布日哈图又何尝不是如此?
所以,布日哈图必定要设计让自己追击,即便没有徐三畏嫉妒心作祟的那封信,刘綎也敢推断,只要自己抵达甘州城下,一定可以发现各种迹象——这些迹象全都会指向一点:布日哈图撤得极其慌忙,宛如内部有变一般。
总之,他会使出各种方法,“勾引”自己穷追不舍,直到闯进他设下的埋伏圈中。
刘綎从来不是妄自菲薄之人,他相信布日哈图对于击败自己这个“大明名将”是有兴趣的。而且,自己此时被调来甘肃,布日哈图必然明白自己就是今后一段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