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情况下,都是凶手为了缅怀,或者纪念,或者模仿。”
“海舟案首案发生在1991年5月18号,下午四点,受害人韩秀,女,二十四岁,案发地点,棉纺厂家属院。”
“在受害人的体内发现了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现场没有遗留任何指纹,毛屑,足迹等线索。”
“尸体也没有被侵犯,没有目击证人,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会是一起连环杀人案的开端。”
“最初,警方怀疑是情杀,但排查了大量的人员之后,发现没有任何线索。”
“三年后,第二位受害人吴芳芳出现了,94年7月4号,晚上十一点,凶手尾随受害人来到了机床厂单人宿舍,并用钝器袭击其颅脑。”
说到这里,李杰忽然打断了冷小兵的讲述。
“钝器?”
“凶手改变了作案手法?”
“没有。”
冷小兵木然的摇了摇头:“凶手应该是在麻醉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剂量,导致吴芳芳醒了过来,现场留下了大量的打斗痕迹,可以证明这一点。”
“没有控制好剂量?”
李杰‘好奇’道:“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管控的很严格,普通人应该接触不到吧?”
“按照惯例,警方应该排查过能够接触到相关药物的地点吧?”
“当然。”
冷小兵点了点头,医院、药店、实验室等场所,警方不知道来来回回排查了多少次。
但不论怎么查,都没能发现哪家机构丢失了大量的麻醉剂和肌松类药物。
在找不到相关线索的情况下,警方只能得出或许是凶手从外地获取药物的推断。
李杰一边看着手上的笔记,一边继续问道:“海舟案第一起发生在91年,虽然第二起案件中凶手在麻醉的过程中出了意外。”
“但凶手一定具备相当程度的医学常识。”
众所周知,在一场手术的过程中,麻醉医生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麻醉剂量浅了会让患者遭受巨大的痛苦。
麻醉剂量大了,可能会危机患者的生命。
如何精准的控制麻醉剂量,绝对没有普通人想的那么简单。
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接触到相关知识的多半是专业人士。
“没错。”
冷小兵附和道:“警方后来也做了大量的排查工作,医院,实验室,甚至是法医中心,都做了排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