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吴争传召各卫指挥使、将军闭门议事。
在此间,吴争还接见了朝廷和大将军府来人。
朝廷是代首辅王翊。
王翊所说的话,倒令吴争心中甚慰。
王翊是这么说的,“……殿下须除恶务尽……所谓宽恕,乃不屑为之,而非不能为之……是以,臣愿竭尽所能,引朝堂诸僚属,为殿下北伐尽心尽力……但有一粒余粮,皆送往江北……此为臣与同僚向殿下所立军令状!”
然而,大将军府派张国维到来,让吴争再也高兴不起来。
张国维第一句话,“王爷……不能再打了……缓缓……缓缓!”
问其中理由,千篇一律,就一条——补给不上!
吴争理解,朝廷和大将军府的压力确实不在一个层次上。
朝廷治下有十三府半,赋税如旧,还不必承担象北伐军那样“奢侈”得离谱的饷银福利。
最关键的是,朝廷没有象大将军府如“无底洞”一般的开支。
造船所、港口、铁路、军工坊及那个让吴争取了个“恶趣味”名字的东方红科技股份公司。
烧钱哪!
烧得连底都穿了!
吴争知道,自己不是个好人,逼人逼得太狠了。
别人是拢多数人的钱财,去向少数示好,而自己是拢少数人的钱财,向多数人示好。
这区别在于,拢少数人的钱财,须够狠,比拢多数人的钱财更狠!
因为以少济多,本就是件世人眼中不靠谱的事。
这不科学啊!
可吴争知道,这是做得成的事,也一直在做。
与张国维的一席谈话,最后没有丝毫悬念——不欢而散!
吴争强硬地以自己是大将军身份,否决了大将军府诸公的共识,执意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勒令大将军府,继续执行战时机制,就是唯大将军令是从!
……。
济尔哈朗铩羽而归。
他满心期待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和议。
不想,仅一夜之间,吴争态度截然相反。
不过,他的来使,还是有所收获的。
譬如,他让吴争有所“畏惧”。
再譬如,他趁此已经向杭州府,付出了又一道,命令。
对此济尔哈朗而言,活着的时间不多了,是该为孩子们想想了。
好歹是自己亲生的,不生儿,不知儿子厉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