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饬令。
阿济格在得到了兖州多尔博的明确答复,同意出兵增援凤阳府之后,立马精神抖擞,决意将盱眙做为反击的突破口,准备与北伐军见一真章了。
那么,拜音图就抗不住了。
建兴二年,八月初三,凌晨。
盱眙争夺战,再次进入了白热化的攻防激战中。
……。
盱眙城内,县衙。
池二憨、史坤、黄大洪三人在争论。
但他们争论的不是该不该坚守或者该不该撤退,他们争论的是,该不该急报杭州府,向吴王求援。
战局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原本这三人的任务是突袭,不,准确地说是偷袭泗州。
可如今局势大变,已经完成不了偷袭,那么,处于绝对兵力劣势下的守军,有没有必要再在此消耗兵力,作均为的牺牲?
这才是三人争论的重点。
特别是史坤、黄大洪,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
史坤认为,只要没有接到撤退命令,那就必须按原计划行事,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轻言撤退。
可黄大洪认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三人奉命至天长时,吴王并不知道眼下这一切变局,那么,做为前方将领,有必要去提醒、劝谏主公对命令进行必要的修缮。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二人相持不下,把目光都投向了池二憨。
池二憨是三人中,最接近吴王的人,也是最后来的。
自然最有发言权。
可池二憨也不知道啊,他率军出发时,海州还没有被攻破,广信卫也还没对临淮发起强攻,姜瓖也没临阵倒戈。
从这方面来说,黄大洪的说法是对的。
可反过来一想,史坤的话也有道理,小安子总揽长林卫经年,按道理,各处战场的战况,少爷一定是获知了的,既然没有新的命令传来,那定有少爷自己的道理。
做为少爷的亲随,池二憨没有任何理由去怀疑自家少爷的决定。
从这方面来说,池二憨更倾向于史坤的意见。
难决之际,老实的池二憨做了一个滑头的决定——一面派人急报杭州府讨令,另一面,坚定执行原坚守盱眙、择机占领泗州的命令。
盱眙这座小城,从刚开始的偷袭战,变为争夺战,到此时,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了双方殊死搏杀的战场。
……。
清廷因嗣亲王多尼、多罗平比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