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至此就结束了?
阿济格甚至不愿意去想,如果姜瓖率部加入李过进攻临淮的作战,那临淮城会如何?
如果仅仅是这两个问题,阿济格还可以勉强应对,毕竟手里还有五、六万兵马在手嘛,其中他的嫡系旗军,大部分未动。
可问题是,阿济格怎么也想不到,罗科铎和多尼竟会死于衡阳,区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
令阿济格汗颜、懊恼的是,二人竟死在一群庄稼汉、土包子手里,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丢尽了先人的脸了。
就算再政见不合、立场不同,可阿济格从不否认郡王罗科铎是员不可多得的勇将、帅才,偏偏阴沟里翻了船。
不过阿济格倒是庆幸,多尼是随罗科铎去的,不然,他还得写道折子自辩,以应付朝廷中那些汉臣在皇帝小儿那吹自己的阴风,说自己有意借刀杀人,将多尼送于敌人刀下。
三个问题,阿济格是真应付不过来了。
僧多粥少啊。
手中五六万兵马怎么分配?
救一路绰绰有余,救两路勉为其难,可要救三路,那真要人命了。
除非凤阳城不想守了,阿济格一时间,陷入了极端为难之中。
他唯一当即做出的决定,就是向兖州求援。
……。
都说好的不灵,坏的灵。
阿济格还真没猜错。
刚刚临阵倒戈的姜瓖,在确认吴王、夔国公同意封他为广信卫副都指挥使之后,“雄心”大振,他毫不犹豫地与刘体仁一起,挥师北上。
也对,这个时候,还需要为李过断后吗?
两个要隘攻破,凤阳城来得增援一大半投了广信卫,就算阿济格再一次派出大军增援,那也是远水够不着近火了。
已经不需要断后,只要两路兵马合为一处,就是一个坚实的存在,进攻略显不足,自保,无虞!
……。
在临淮城下,打到不择手段的李过,终于松了口气。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刘体仁、姜瓖率部来援,两路大军加起来快两万人了。
如今伤脑筋的再不是李过,而是临淮城内的巴颜老弟了。
被李过不分敌我轰掉的城墙上二千多守军里,有多半都是巴颜的嫡系。
如今他的手中,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那支骑兵了。
可惜,守城嘛,骑兵做啥用?
在三次向凤阳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