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更希望是凭此战,来向朝廷证明,满骑依旧可以为满族天下的屏障,不可替代。
这是偶然,如果阿济格早些南下,或者一到徐州,就派兵增援兴化,那蒋全义面临的就是一场艰苦的攻城战。
必然,因为这是吴争积累了五年实力的首秀。
北伐军展露出它本就存在着的獠牙,但远比敌人想得更锋利。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蒋全义部,并非是北伐军最顶尖的部分。
真正的主力是由杭州卫扩编而成的北伐第一军,吴争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五营(不同于后世的营,这里的营相当于卫)。
这五营一直卫戍在杭州周边,非危急之时,不得擅动。
哪怕此次吴争执意打这场反制战,也没有去调动第一军的想法。
当然,吴争并非是将第一军当成禁脔,让它成为禁军,生锈发霉。
吴争的意图是,这支军队不是正式北伐,绝不亮剑!
这不同于之前张名振率水师攻大沽口,那是一种欺骗战略,吴争想引清廷进入火器、水师军备竞赛,以此来拖延清廷的财政复苏。事实上,效果是好的,清廷扩编了三万火枪军,同时开始组建水师。
多尔衮招揽王朝先,最大的意图并非搅乱江南,而是王朝先手中的水师。
然而,王朝先虽然答应了,可心里想得却不是效忠满清,他不忠于任何人,只忠于利益。
也就是有奶便是娘。
结果,多尔衮的算盘落空了。
……。
后世经常说,一个小兵,左右了一场战争。
其实这话不对,小兵永远左右不了一场战争,充其量只能左右一场战斗,还是规模比较小的那一种。
但一支军队的将领,确实能左右一场战争。
特别是被主帅部署在关键点上的那支军队,也就是后世“天炉战法”中的炉底。
炉底一时被击穿,那就满盘皆输。
它的作用,就是一颗钉子,死死地钉在那,任凭惊涛骇浪,屹立不动、稳如磐石,如此,战局就活了,不管是侧翼包抄,还是围点打援,可以让主帅尽情挥洒。
这场战役的炉底,就是兴化,就是蒋全义所部泰州卫。
吴争选择蒋全义,不是因为泰州卫有三万人,而是蒋全义这个人。
论勇猛,蒋全义不如池二憨。
论急智,蒋全义不如鲁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