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无常。
盼着徐州八万清军尽快到来的洪承畴,和官复原职的济尔哈朗,正积极策划部署,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庆泰朝厉兵秣马,君臣同心紧张战备的时候。
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改变了整个时局的走向。
漠北蒙古苏尼特部落反了。
苏尼特汗腾机思率部叛清,投奔漠北之喀尔喀车臣汗。
由此形成了达三万之众的叛乱。
三万人,这数字对于江南而言,还真不是个让人震撼的数字。
可蒙古地广人稀,有这一万人,怕是足以扫荡半个蒙古了。
清廷闻讯震动,后院失火,已经无懈江南。
紧急调回已经行至一半的八万大军,由多尔衮的胞兄阿济格为帅,赶往漠北平乱。
而对于江北局势,清廷不得不改变策略——怀柔!
勒令洪承畴和济尔哈朗立即与庆泰朝谈妥焦点事宜,还严令必须以体面的方式结束这场本不该此时发生的战争。
闻知此事的洪承畴目瞪口呆,这屎都拉出了,再吃回去?
如果说之前洪承畴还能施施然入应天府,代表清廷与庆泰朝谈判,可现在他图谋镇江、勾连庆泰朝重臣、欲截杀庆泰朝镇国公等等,就算洪承畴脸皮再厚,他也得防备一到应天府,会不会被愤怒的吴争和军民撕碎。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江都还在明军之手,虽说江北清军还有四万众,可真要打一场收复战,还是显得兵力不足。
洪承畴和济尔哈朗面面相觑,一时为难到了极点。
……。
就在洪承畴二人为难之时,一则从江南传来的密信,让二人几乎灰暗的心情,如雨后春笋般瞬间满血复活。
崇祯朝太子出现了,庆泰朝臣正密谋发动政变,拥立前太子登基。
洪承畴与济尔哈朗又一次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仅仅两天时间,停战协议就签署了。
说难听点,从扬州府至应天府,这一个来回也一天不够吧?
从而可以判定,这几乎是双方一拍即合的谈判,连个讨价还价的过程都省略了。
这次签署协议的,庆泰朝是陈子龙,清廷是洪承畴。
协议内容很少,简单明了,双方立即停战,明军从江北撤回,作为回报,清军放弃江心岛,此后划江而治,互不侵犯。
做为附属条款,庆泰朝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清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