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王之仁确实下了大本钱的,此时让他亲自去收复镇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谁都明白离开应天府,那就意味着难以瓜分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利益。
吴争与王之仁彻谈一番之后,王之仁同意由王一林率水师一部装载三千步兵前往收复镇江。
吴争随后就派出了几路信使,光复了应天府,还需要守住应天府,吴争决定急调嘉兴、苏州两府驻军各二千人北上,加厚应天府防御兵力。
同时,吴争还指望着绍兴府能抽调兵力北上。
可吴争此时还不知道,绍兴府……已经沦陷。
多铎非常头痛。
吴争判断得没错,清军就象是一条长蛇,它骤然吞下大明这头大象,根本无法短时间消化。
清军兵力从入之中不捉襟见肘。
数次上演屠城的惨剧,其实最大原因,是因为清军心里的恐惧。
他们怕明人反抗,他们更怕后院起火。
占领不等于可以统治,一旦各地反抗之潮蜂涌而起,那么兵力就更加不够了。
吴争嘱咐过陈胜、池二憨等人,打不过就撤往平岗山,以图来日,就是这个道理。
以空间换时间,如今华夏大地四处战火,清军主力不可能一直待在绍兴府,只要他们一调离,便是明军光复绍兴府之时。
何必与清军争一时之长短呢?
可吴争没有想到的是,明军在这次防御绍兴府之战中,会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
二万多将士喋血,连兵部尚书张国维都殉国了。
多铎头痛的就是这个问题。
清军正在南下福建,进攻隆武老巢,自己麾下大军不可能长时间滞留在绍兴府。
可平岗山还有一万多明军,你一撤,他就攻,怎么办?
左思右想之下,多铎只能牙一咬,下令进山围剿。
于是,就在吴争收复应天府时,平岗山外的老槐村,已经暴发了第一场围剿和反围剿的战斗。
打得非常激烈。
多铎调来了三十六尊红衣大炮,对着明军的防御工事一顿狂轰滥炸。
明军的工事由此千疮百孔,好在明军有准备,山中最不缺的就是树。
明军将一颗树对中锯开,然后就这么一颗树一颗树地往工事上垒。
以沙土压实,再覆上沙袋,还别说,之后清军的炮火,仅仅就啃去了一层树皮。
除了漫天的烟尘,清军什么都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