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然错过了很多东西。这种成就感,让他觉得舒服之余,也觉得是时候确认继位的人选。
提前一年时候发布诏令,将各块殖民地上的郡守召集回京城。同时。赵孝锡分布在各个行业中的儿子们,也集体返回京城。等待对他们的分配。
明白这是一件大事,驻扎在各地的大宋军队,也进入了戒备的状态。面对这种,有可能确认继承人选的事情,任何一方大臣都不敢丝毫怠慢。
可很多人都清楚,赵孝锡身边十几个儿子。可以说每个都非常优秀。尤其是长子赵平南,长相跟赵孝锡极其相似不说,性格跟其父也相差不多。
尚未成年之时,便被送到逍遥派学习武艺。三年学艺期满,便主动要求进入军中服役。从海军到陆军。都有其的身影。在军队,也是屡立战功,很受军方将领支持。
其余赵孝锡的儿子,跟其的经历也差不多。总之,赵孝锡对于儿子,大多都采取散养跟苦养的方式,让这些身为皇子的儿子,早早便知人间疾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只有每到年关之时,这些儿子才会陆续回宫,陪赵孝锡这个父皇还有他们的母亲团聚。有时候,他们如果有任务无法外出,甚至都不能回宫团聚。
面对皇子尚且如此勤备,大宋的王公贵族子嗣,又岂敢待在家里吃老米。通通被他们的家族长辈,给放到军中或官场朝廷历练,以希望他们能早日成才。
这种猜测,伴随着大宋外放的大臣们陆续到位。很快便被确定了人选,赵平南解职军方一切职务,正式入主东宫,成为大宋的太子殿下。
就在很多人猜测,立下太子之后,赵孝锡会对其培养教育几年,才退位让贤与这位太子时。半年之后,赵孝锡便下诏,退位将国家军政大权交由太子赵平南。
这个速度,确实快的令人不可思议。而赵平南对于父亲,将这种上位,也当成是对他的一种考验。自然明白,这位父皇真的将若大一个帝国,全部交由他打理了。
新皇继位,天下百姓自然不舍赵孝锡的退位。却也清楚,赵孝锡年近六旬,也可以算的上老了。早日确定皇帝人选,对大宋而言也有害无利。
始终保持皇帝的年富力强,才能保证帝国长盛不衰。而赵平南继位之时,沿续赵孝锡时期沿用的制度,开始更换军方跟一方大臣的人选。
在这种更换当中,自然免不了,会有一些纷争。这些打着赵孝锡时代功臣的一方大臣,面对失去权势,自然多少有些不愿。可军方的支持,让这些人同样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