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个明话来?」
侍读表情维持不变,「前两天,我们大人来过宣城府,据说是苏州府的评弹名角儿来咱宣城唱两段,结果在店里只听到一群读书人盛赞一家叫‘喧阗的店子...」
熊知府做恍然大悟状,「噢,陈记呀!他家二郎还在应天府读书呢,就等明年的春闱入京考会试!」
侍读「啧」了一声,「那这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吗?」
应天府读书相当于就是在王学政眼皮子底下读书。
第一个名额有了谱儿,就看谁去陪跑了。
熊知府老神在在地将手一翻,裹住椅子把手,笑道,「说起陈记,我们府上还有个恒记,纸也做得不错,脚踏实地的,在学政大人面前露个脸是他们八辈子的福气。「
侍读低下头,笑了笑,不置可否,看着熊知府身后满墙满架子的书籍,赞赏着喟叹道,「您两榜进士出身...好像是二十几年前的事儿了吧?」
熊知府点头,「逊帝...」顿了顿,「宣文八年中的进士,二甲二十七名。」
侍读再笑,「您这满腹的学识和一墙的书,若有
个小儿在旁逗弄传授,岂不是美事一桩?」
熊知府摆摆手,「...甭提了,家中三子皆未功成,不立业如何娶妻?」说到此处,熊知府突然想起什么来,站起身给侍读斟了盏茶,顿了顿,换了腔熟稔又亲密的语气,「说起来,府丞倒是现今有一小儿,如今正是踉踉学步的年岁,他那满墙的书恐怕是保不住喽。」
侍读见熊知府懂了,又态度恭顺地寒暄几句后退了出去。
熊知府脸上的笑往回收了收,并不是很高兴:开玩笑,谁被越级盖帽了,都不能高兴。
「去,把贺掌柜叫过来。」
本想以熊呦呦的名号,却想起侄女过完正月就嫁去了泾县,熊知府只好补道,「叫她带几刀纸来,就说夫人要选几张作诗。」
小厮应声而去,却被熊知府叫住,「别老老实实地背好大一摞!那个小一个身板,能提多少东西?就带几张小巧玲珑的花笺得了。」
......
熊知府家中的小厮到时,显金正在「喧阗」清货,后世风靡的自助式I人购物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没人跑单,册子上的货和收到的钱基本一致。
为啥说基本一致?
因为总价上有十来文的出入。
是的,多了十来个铜板。
陆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