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事就这么定了。
陶太守父子的事,不管京城多少人反对,终究还是办成了。
陶培源顺利接了父亲官职,成为新的太守。陶老大人也顺利退休,不日就回乡养老。
沉翊钧调任信阳府,布局算是彻底稳了。
这一年的中秋,就在信阳过。
今年的秋收不乐观,春天的时候受到影响,很多人都没能种地。
也没种子,苏南丞他们来的也晚了,就算压住了下面的乱象也没法种地了。
不过有苏南丞坐镇,新任陶太守跟他爹是一个心思,府库那可怜的一点粮食还能暂时用。
而有苏南丞在这里,户部拨下来的一点赈灾粮食就没少的送来了。
虽然没被人克扣也不够,甚至可以说是少得可怜。
但是有就比没有强。
如今全国都需要赈灾,要不是苏南丞在这里,绝不可能有粮食落在信阳。
其实一样的,这里有,就有地方没有。
这一点,苏南丞心里清楚,他也不能叫本地人不清楚。
这种时候,收买人心的好时候,绝不能错过。
哪怕此时他只能叫本地人喝清的照见人影的米汤,那他也必须是恩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
有很多外地来的难民,他们也是一样的百姓,因种种原因,反正是活不下去了。
有的人来之前也不知信阳如何,只是没了去处,或者是本地有亲。
来了之后就惊喜的发现,这里有生路。
确实有,因为苏南丞组织了不少人开荒。
开荒今年也不能种地了,不过先把一些荒地开出来,等着开春专门种新的粮食。
这些荒地属于驻军,新来的人就跟驻军一起开垦。他们每天一个人有定量任务,能够完成的话,第二天就有一顿饱饭吃。
赚钱吃饭,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抢着干。
不光是这个活儿,苏南丞还组织了本地一批人,将一些简单的水利设施弄好。
如此一来,也能增加本地粮食产量。
他是不懂这些,可有他坐镇管着人做。
做这些时候,百姓都看得见,甚至有些百姓不图什么吃的也来帮忙。
这是看得见的好处,有了这些,以后每年粮食产量都会高。老百姓还求什么呢?
吃饱饭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