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过于保守了,等过两年后再战,吴人缓过气来,又要付出多少伤亡,这又是一个未知数。
两相权衡之下,刘燮还是决意先进行一次军议,看看军心士气如何,而后再做决定。
参与此次军议的人员极多,且名单由刘燮亲自拟定。上至三军统帅,下至军中司马,近到随行郎官,远到淮南县令,甚至还有吴人降将与地方郡望,悉数都要来合肥参会。到参会的这一日,参会众人才愕然发现,天子竟招来了两百来人,几乎称得上是一次小型朝会了。
庞统先说道:“吴贼此番大败后,江南人心惶惶,夜不能寐,确实是一个趁势渡江的良机。但蕞尔小贼,何时不可破?眼下已经入冬,再过两月便是年关,将士人心思归,恐怕不能言战。而陛下出征已久,社稷无人主持,淮北又有民生大事,故而京中常有流言,言陛下有事。此非良兆,朝中百官无不翘首以盼陛下,望陛下速归。”
黄权也赞同此议,他附和说:“陛下,眼下吴人确无江防,可我水师也难有作为。成德一战,虽获舟船无数,可也少操舟之士,往来渡江,恐怕要事倍功半,一旦遭遇意外,就退也退不回来了。”
魏讽对此颇不以为然,他说:“吴人连遭大败,对孙氏必怀贰心。王师在淮北大战,不就有邓当、张昭两位老人归顺吗?可见形势大好。只要王师渡江,多派使者安抚周遭,拔擢吴地英杰,吴人必定归顺,到时候孙权孤家寡人,一鼓可擒,哪里需要等到年关?”
秘书郎刘放也说:“魏君所言甚是!如今淮南既平,天下一统,就在此一举了。诸位临了却迟疑不进,莫非忘了,三十年来,九州黎庶何其苦难?陛下顺天应人,吊民伐罪,一统宇内,乃是万民之福啊!怎能就此退却?”
刘燮并不急于做判断,而是耐心地等每个人说完,同时他也注意到,除去一直保持沉默的东吴降将外,都督周不疑竟然也迟迟没有表态。于是他向周不疑问道:“文直,依你之见,我当不当渡江?”
听天子询问周不疑的意见,诸位幕僚都停下争论,将目光投射过来。此次成德大捷,周不疑虽没能亲身参与杀敌,但事实上他就是制胜的第一功臣。这几日内,军中私下传出流言,说天子打算拔擢其为卫将军,位在七公之下。放眼古今,恐怕只有昔日的冠军侯能有这份恩遇了。而他的意见,自然也举足轻重,或许直接决定这场军议的结果。
周不疑被点名后,缓缓走到前列,而后说:“陛下,能否渡江,臣之意见无足轻重,而是决定于军心、民意,二者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