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唯一的区别是刘纪和齐王的身份实在是天壤之别,刘纪说能拾回九鼎在公孙术看来只不过是一个远大的志向罢了,而在齐王口里说出,心中却是有几分相信。
说实话,齐王何尝不是他们这群人最好效力的对象?只有在这样的霸主强国中,才能发展得更好,只是入齐后齐王未曾真正正视过他这个纵横大家,所以公孙术才会将宝押在刘纪这个资本很低的汉国质子身上。
“秉承天命,佑我大齐!王兄日后自当能拾回九鼎,置于这齐宫中。”
齐公子吕安向着齐王吕烈一作揖,恭贺着说道,令齐王面容大悦。
“不过一言而已。”
汉使苏义此刻看着齐王的眼中已经少了些许敬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邹子的话让齐王升起大大的野心,可在苏义眼中看来,齐国虽然强大,可是要想吞灭诸国无疑是黄粱一梦。
天命在齐更是胡言乱语,如果说齐国能统一天下还不如说汉国比齐国更有希望一统天下呢,单从地理这一方面汉国就要比齐国不知好多少。
齐国四战之地,若想灭秦晋汉任何一国,其余的国家自然不会坐视不管,而汉国若是能灭楚,也就齐国能威胁到汉国,秦晋两国离汉还远,根本就力不能及,所以这也是汉国与齐国相比谁更能统一天下的的一些优势。
“好了,这百家这第一论便到此吧,接下来继续论战。”
齐王挥挥手,虽然对于齐国当承天命,扫灭诸侯的做法十分自信,可看见在场的大多数人脸色不悦时,齐王也就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说下去。秦国使节,汉国使节都在此呢!而且还都是来齐求和的,如果他不在乎这些人的态度的话,恐怕齐国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过于自信是一回事,齐王还么有昏庸到当着两位大国使节的面说出要灭两国的事来。
或许今日之后,可以多和田旸讨论一下灭国的事宜来?齐王吕烈的心中也是有着几分计较的,齐国虽然不能力抗诸国,可在吕烈的眼中,灭亡一大国还是可以的,秦晋汉只需吞掉一国,大势便可成。
“诺!”
众人听到齐王的声音后,本来还有些窃窃的私语声也不见了,所有人看着论战台上的大贤们,希望他们再说出什么惊世之语。
“第二论,诸国时政!请诸位夫子继续论战。”
一阵令人振奋的鼓声响起,“啪”“啪”的犹如九天雷霆,再配合着重鼎的轰鸣之声,诸子百家论战继续开始。
第二论,诸国时政,比之第一论更将彻底,或者说第一论天下时局是果,这第二论诸国时政便是因吧。
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都有着各自的政策,有些好的政策富国强兵,让其国力大大提升,而不好的政策便危害一国之基础,影响国力,直至最后弄得国乱民亡。
所以说,一个国家的法策不可谓不重,没有好的法策,一个国家如果运转,国力如何强大?而有贤之士,众多大贤对于诸国颁布的法策自然也是十分关注的。
“要论法策,各国最近皆有法策颁布,单论汉国最近颁布的法令,以废除原有的世袭制官职,以有才之士为官,甚至是奴仆在战场之上立得军功都可为将为相,实在闻所未闻,汉大将军韩兴便是一介布衣竟被拜为大将军,统帅数十万大军,汉王胸襟令人敬佩!”墨家大师墨琅开口说道,汉王的以才任职,打破世族任职的法令,正合墨家尚贤这一思想,所以墨琅对于汉王还是有些欣佩的。
“说得不错,可自古靠军功成将军者又有多少?庶民为官,实在太少,世族虽不济,可许多官员出自世族,光靠那些庶民能够治理国家吗?无一点学识,庶民有才者也实在太少。”
一个较为年轻的男子开口道,刘纪看去,居然是儒家的南宫迟,只见南宫迟对着自己笑了一下,便不再说话。刘纪心中微微点头,南宫迟说的话很有道理,这个时代世族虽然是蛀虫,可是治理国家的官员大多还是得从这些世族中挑出来,在这个知识匮乏的年代,普通百姓家里哪有人能识字?世族们的知识垄断,以及学习知识的昂贵代价,导致庶民中很难有人为官,连温饱都兵问题的庶民们,是没有多余的钱再去学习知识的。
“官位者,有才居之,赏罚分明,才能做到强国之主,自古庶民与国家都是密切不分的,汉国的这些法令老夫断言,必将令庶民欢心,此举深得民心。”
荀昱感叹一声,似乎在为汉王的英明决策感到欣佩。
“哈哈哈哈,从一介布衣到为将为相,并非汉王一人做过,自古贤明君主用人皆不问出身的,只是汉王比之别人不同,敢废除奴隶制,奴仆若立军功,都可升为将军,这才是汉王的果断之处!”
“汉国新法又如何?齐国以废除田制,使每家每户皆得良田,此举才是王道!况且齐国也实行军事改革,凡是庶民立功者也是会奖赏,此举比汉国更为英明!汉国日后若以奴仆为将,才是真正的危害大也!”
在儒家墨家大力宣传汉王所实施的“仁政”时,一个来自农家的夫子反驳说道,农家以兴农为本,理念也只是小道而已,可就是这几年中齐国因为改田制,大力支持农家,所以农家这位夫子才会如此说话。
“夫子此言是将奴仆不放在眼中?奴仆地位虽然卑微,可好歹也是人力,为何要永久的与人为奴?如今汉王给他们一个摆脱一辈子是奴隶的机会,如何不是好政?”
“卑贱之人,不配登大雅之堂!”
兵家俞汾开口,只见他冷冷一笑,“这些奴仆便是一辈子奴仆的命,若要他们为将统帅万千良家子弟,哪有人会服气?纵观周礼,又有哪些对待奴隶有好政?况且奴隶的忠诚度实在令人担忧,所以汉王此举,日后便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