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距离我们太远,我们过不去,所以测量距离的方法不是普通的方法而是不普通的方法……我想的是,利用观察的角度,时间差来确定距离。天『『籁』.』⒉在地球上测量距离,我们可以用许多的方法,比如说……”周处的“策论”从文字的角度看,并不好,但对于一篇策论而言,对文字的要求,也就是:
文字清晰、准确,条理清楚,让人能看明白。
仅此而已……
显然,周处的“策论”是合格的。
在“策论”中,他是一点、一点的,从最普通的测距,然后笨拙的,推出测量声音的度,又推出利用音,测量距离。然后,又诡异的,说到了如何测量光——办法是利用高精度的时钟、反光镜、激光、接收器来测量、计算。然后,利用计算出的数值,就可以算出光的度——再然后,就可以利用光,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月、地之间的距离。
他竟是用这样一种“笨拙”的办法,在稿纸上涂出斑驳的墨点,将一份策论写的如同鬼画符一样的不堪入目。甚至,其中一些遣词造句,更令人不舒服——但,这却是一份最好的策论!
稿纸上,满篇涂改的痕迹,并不是“笨拙”而是“思考”。
周处就用这种“笨拙”一口气,写出了对于行星距离的测量,并且通过侧面的,数据支持,计算出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半径数值,计算出地球、太阳的距离。至于更远一些的恒星,他是没有办法的。
绞尽脑汁,也就想了一个大概——即利用观测,利用单位时间内,地球的自、公转后,所形成的角度,进行测量。
利用的是三角……
简单——却也不简单。这一个方法,说是简单,是因为早有人将之用于测量星辰的距离了,说不简单,是因为周处这样一个少年,可以想到这样的一种方法。
虽然,他还不太清楚圆、椭圆的方程之类的。
虽然,他还未学三角函数,未学微积分,未学许多、许多的东西。
但……他知道,利用这些,可以计算什么。
这已经足够了!
叶提娜念完,将策论还给周处。便踱步沿着课桌之间,形成的过道,绕着走。一边走,一边讲:“我为什么要说这一篇策论好呢?因为,这一篇策论,是唯一一篇,经过了作者真心的思考、研究所得的东西。它是一点、一点的,推导出来的。是周处同学,以自己所知晓的知识、阅历的一种实用……”
这,是殊为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