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张执象一样,他们都是傻乎乎的。”
“对外界所知甚少,对自己所学的也无法灵活运用。”
“如果直接就让他们上战场,必然会走偏的,所以,让他们都出去走走吧,去外面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再决定未来的路该如何走。”
“沁源县满十六岁的孩子,都让他们出去,男孩去,女孩也去。”
“或结伴,或单独。”
“至少要两年后才能回来。”
“沁源县盛产药材,这些年的药材都是桂源商行在收购,我想起义军的几个当家的,早就猜到你的身份了。”
“也没什么好避讳的。”
“爹出一百万两银子,每个出去游学的孩子送二十两的路费,游学期间如果实在困难,可以找到当地桂源商行旗下的所有产业,验证身份后,会予以帮助,支援路费。”
“爹相信,他们不会让你失望的。”
“爹也相信,同样对美好未来奋斗的人,不会站在对立面,你这九年的辛苦也不会白费,他们,会是大明的未来。”
……
……
王绛阙在跟王源之讨论文明的未来,张执象与嘉靖同样在聊这些。
他们在扬州只待了一天,便乘船继续南下,前往应天祭拜太祖,路途上,嘉靖与张执象交心,说了他在淮安领悟的那些。
没有辜负嘉靖的期待,张执象并不拘泥于制度。
“我们这个时代,是在大明嘉靖年间的基础上去谋求未来的,跟后世的发展路线是不同的,我们必须考虑华夏文明的发展脉络。”
“因地制宜的去变法。”
“自秦以来的官僚帝制,皇帝与门阀的斗争,皇帝与士绅的斗争,这些斗争的核心在于——皇权不下乡。”
“因为一旦皇权下乡,皇帝与百姓直接对接,就不再需要中间的阶层了。”
“门阀、士绅,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
“所以,中华数千年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乡村史,道德经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而我认为,治一国实则为治一村。”
“我们这个文明,上承于天,自天文发端,下承于地,离不开乡土。”
“乡村是文明的根。”
“我们的变法,最重要的部分,也应当是乡村。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后世那套工业化的道路去走。”
“后世有个叫梁漱溟的学者说过。”
“外力破坏乡村,尚属有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