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凉如水的夜色中,一支舰队开进了南京城。
比张执象他们预计的晚了一天,但并非是航程问题,而是一支军队进城,总要有相关的安排才行,更何况这支军队还要等新的主事人。
终于。
在新的主事人,汪养浩的舅舅杨昭赶到了应天,跟随大军一起进城。
汪养浩母亲的娘家是泰和杨氏,祖上是五朝元老,明初重臣,三杨之一的杨士奇,是那个号称“仁宣之治”,结果把交趾打得跟土木堡一样,主持朝政的三杨。
说说交趾。
交趾黎利叛乱,但被保定侯孟瑛和荣昌伯陈智打到老挝那边去了,并决定追过去将最后的几百人彻底消灭掉,结果,朝廷一旨诏令,不让打了,命招谕之,还土,也就是让黎利这伙人回交趾。
这道旨意绝对不是仁宗下的。
因为就在那个月,镇守交趾十八年的布政使兼按察使黄福被调回了南京,为什么呢?因为黄福是山东人,是北人。
两个月后,主战的保定侯孟瑛被削职夺爵,流放滇南。
同时,朱棣安排在交趾的镇守太监马骐也被召回,也就是说,仁宗继位的三个月内,朱棣安排在交趾的文官、武将、太监全部被调走。
然后,内阁派了个新的镇守太监山寿,来掌管交趾一切事物。
山寿到交趾之后,军队就再也不剿匪了,他来的时候,黎利才四百多人,躲在老挝,可就在宣德二年,仅仅只隔了一年多,黎利攻打昌江城的时候,就有了八万多人。
从此交趾局势全面崩溃。
没办法,为了给在位仅九个月的老爹擦屁股,朱瞻基只得效仿爷爷朱棣再征交趾,可宣德年间,内阁依旧是三杨把控。
朱瞻基除了英国公张辅镇守京师不能动以外,将当时排名靠前的武将全派出去了。
结果和未来的土木堡一样,军队一出去就出事了。
安远侯柳升陪朱棣五次北伐都没事,可在宣德二年九月,刚到镇南关,就中了埋伏,大军没什么损失,主帅却阵亡了。
柳升是总兵,副总兵保定伯梁铭当天没有参加战斗,可是第二天就在军营里暴毙了。
同日,参赞军务的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书李庆,也在军营中暴毙。
三名主帅,两天内全部意外去世。
很蹊跷吧?这还不算完,第三天,柳升率领的七万大军,全军覆没了。这么一看,是不是跟土木堡和萨尔浒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