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国门始开,一切都让人感觉到新鲜。也让以“天之娇子”自居的大学生们看到了祖国的贫穷落后。对于社会,对于未来,这些“天之骄子”更有“舍我其谁”的自豪感和特殊意义的使命感。八十年代初,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自信、勇气,书写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一九八〇年,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谱曲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当时很流行,很能代表“天之骄子”的激情:“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挺胸膛,笑扬眉,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那个时候,大学的图书馆总是爆满,图书馆门前也是人头攒动,但是绝不像市场那样混乱。可不像现在的大学,图书馆的硬件或坏境都是那时的“天之骄子”们做梦都想象不出来的。但遗憾的是,图书馆几乎都成了摆设。因为到图书馆里来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大家都忙着拍拖、上网和打麻将。那时的学生们,为了能在图书馆中谋一张椅子,会沉着安稳地排着队,默默的等待。大多数学生,怀里揣本英语书,手里拿着英汉对照纸片,嘴里“叽里咕噜”的念叨着洋字码儿。有些人实在挤不进去,就干脆脱了皮鞋垫在屁股底下,照样如痴如醉,忘我的学习。
大学那时的图书馆还是产生艳遇的温床。谁要是在图书馆见了成双结对儿在这儿学习的恋人们就大惊小怪的,那真是孤陋寡闻了。就算是没有知心爱人的学生,也有很多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另外一半。久而久之,不知是谁首先发现的这个秘密,来图书馆学习滥竽充数的学生多了起来。当你发现一对儿男女学生虽然比邻而坐,但男生故作深沉,正襟危坐,目不斜视。而女生或有意或无意在自己与这个男生之间,放上一个书包或是书之类的东西,当做“楚河汉界”。这说明,女生嫌恶抵触。如果女生脉脉含情的,眼角总是不断地偷瞄男生,那就是情意相投,男生有戏了。大学图书馆不知成就了多少感人肺腑的爱情,只不过战智湛没有那种艳遇而已。
“天之骄子”就像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久旱的胡杨林喜逢甘霖,贪婪的从书海中汲取着各种营养。就连一些洋书虽然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却是手执书卷的男女之间交流的通行证,也被大学生们争相诵读些。八十年代的大学,文坛百花齐放,在开放的天地中生根俯仰。无论是严肃文学,还是通俗文学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盛极一时的“朦胧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诗歌是想象的盛宴,它使言语的表达获得了无限的释放。
“朦胧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