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很多人会感到好奇。
兰亭集序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天下第一?
它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它能在书法史上获得如此崇高的地位?甚至达到流芳千古的地位?
想要解开这些疑惑,就不得不先了解一下这副作品到底是怎么来的。
…
公元353年,农历3月初3。
在这一天,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中,召集了一波当时的名士,搞了一场风雅集会。
而这种雅集则有个说法,叫做“流觞曲水”。
也就是大家散坐在曲折的流水两旁,然后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水中,让它顺流而下。
羽觞飘到了谁的面前停下,谁就要赋诗一首。
而若是吟不出来诗,那就得罚酒三杯!
参与这场集会的共有四十人,他们写了三十七首诗,最终编成了一部诗集。
而最后,大家公推德高望重的王羲之为诗集做序。
这篇序也被称之为《兰亭集序》。
这篇文章中记录了在“崇山峻岭和茂林修竹”之间,兰亭的山水之美,以及友人雅集的欢乐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文章中,情景交融,有感而发,文采斐然,当为千古名篇!
更为宝贵的是,这序文的书法走笔如行云流水,达到了书法艺术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
想要写出这部名篇,必须得有浓厚的书法功底,同时和作者当时的心情,以及整个人的状态也有所关联。
有传言称,后来王羲之又书写过几次,可遗憾的是都没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境界。
常言道:书为心画!
一篇好的书法佳作,其实反映了当时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投射,而这也恰好说明了伟大艺术作品的不可再生性。
而王浩能够写到与原着八九十分的想像程度,说实话已经很牛了!
就好比如此刻的舞台现场,当那些拦着“长枪短炮”的摄像师与无人机纷纷离去时,评审席上的几人也坐不住了。
在林道轩的带领下,几人纷纷围了过来,欣赏着这副旷世佳作!
“好,真好啊!”
林道轩轻轻抚摸着宣纸边缘,脸上满是浓浓的欣赏。
眼前的这副作品,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书法大家的优点,而且在这层次上还进行了极大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