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果然如此。
这部交响乐曲的编配非常精简。
本来他想问问的,转念一想,立刻明白了。
安然是为了赶时间,特意把能省的全省了。
在有限的时间,利用有限的乐器搭配,写出如此伟大的作品,这人……简直无法形容了。
“安然先生,您是个伟大的创作者!”
里欧斯特无比钦佩的道:“您在交响乐方面的造诣远超于我!”
曼奇尼嘴角抽搐了一下。
里欧斯特在交响乐里足足努力了六十年,从未懈怠过,然后今天跟一个二十七八的家伙说,“你的造诣远超于我!”
这听起来有点让人无法相信啊。
但他也知道里欧斯特作为学院派的老学究,做事十分严谨,他说的每个字都绝对真实。
如果安然不是远超于他,他也不会这么说。
这小子,简直不可思议啊。
刚开始看安然在维基百科上的简历,他是将信将疑。
现在他全信。
一个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创作出一部交响乐的家伙,即兴写个流行歌,那不是跟玩一样。
他现在也十分期待,安然如果能懂舞台剧就好了……
那样自己开了个头的舞台剧就有着落了。
“那个,里欧斯特先生,您过誉了,其实也没你说的那么好。”
这是他真心不好意思。
他明白里欧斯特为什么会这么说,不就是看到里面用的乐器少,而乐谱经典,以为他是专门这样写的么。
其实压根就不是。
莫扎特那个时代,铜管乐器在交响乐里并不受重视。
只是起个辅助作用,远没有现在这样能达到独立担当一个篇章的地步。
而且莫扎特因为自身的原因,对铜管乐器有种恐惧感。
所以在他的作品里,几乎见不到小号的身影。
圆号也是长期锻炼后才克服了恐惧,他的作品里才出现了圆号。
而且在那个时代,小号使用也不广泛。
很长一段时间里,交响乐队只用两只圆号。
有时偶尔会增加一只小号。
这种情况一只持续到19世纪上半叶才有改善,铜管乐器因为宏大,宽广的音量,适合雄壮,辉煌,热烈的曲风,而受到欢迎,才成为交响乐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莫扎特的《g小调第40号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