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出自《晋书》,“一箭双雕”出自《北史》,“一石二鸟”貌似是英文转译过来的,总之,这年月完全没有合适的词汇来形容是勋的此番壮举。而且,他这一举非二得也,简直就有四得。
首先当然是解决了曹操遗留下来的伏氏问题,相信卢洪会将前后经过备悉靡遗地禀报曹操,当曹操知道了自己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以后,将不会有丝毫怀疑自己的忠诚心。至于未能诛灭伏氏满门,那也理由充分啊是宏辅文士也,其心不忍,故乃手段虚软。真要麾下出一个跟自己一般心狠手辣的家伙,说不定曹操心里还要哆嗦一两下哪。
其次是救下了伏氏满门,既对得起自家良心,也能避免曹操遭致千古唾骂。政治斗争中,一派打倒另一派,本是司空见惯之事,只要没往死里整对方,后世的小清新们未必有精神头揪住不放。
第三是保下了荀彧的性命。话说在原本历史上,荀文若死于五六年之后,导火索就是反对曹操加九锡,而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操加九锡之事提前了,那么按理来说,荀彧一只脚就已经迈进鬼门关啦。尤其此番曹操特意不肯亲自主持处置伏氏,很明显就是为了试探荀彧,就跟某种说法他以“空器”赐彧,迫其自杀是同样的道理。要是没有是勋云山雾罩地一顿胡侃,迫使荀彧去职隐居,这位“郁郁乎文若”还有可能活得下去吗?
荀彧那也是是勋前一世非常佩服甚至近乎于崇拜的汉末名人啊,即便此世因为种种原因而逐渐站在了对立面上。终究同属曹营。算“人民内部矛盾”。他还是不忍心看着荀彧去死而且还是毫无意义地自尽。“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美学范畴里说得通,在人道主义范畴中,那可真是屁话中的屁话。
此外还有第四点,那就是迫使荀彧去职,等于极大地削弱了汝颍集团的实力,有利于谯沛集团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虽说代替荀彧担任尚书令的华歆本是平原人。却天然偏向汝颍派,终究他的能量和影响力跟荀彧绝不可同日而语荀文若是曹操的股肱之臣,华子鱼不过一条忠犬而已。
汝颍派多文吏,而谯沛派的中坚则大都是武夫倘若没有他是宏辅,以及被他救下性命来的曹去疾,那几乎就是一彻底的武人集团了世乱乃用武,等到天下平靖,很自然地文吏将掌大权,换言之,汝颍派将会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若此时不加以削弱。恐怕再过几年就难得下手的机会啦,那票文吏大多代表了世家大族的利益。则是勋拱寒门上位的契机将会微乎其微。
一举而四得,况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