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天色还没有黑下来的时候,空中飞来的敌机似乎有些等不及了,在队伍出发之前,航空炸弹就接连不断的投掷下来。尽管对于完全展开队形的作战部队带来不了太大规模的杀伤也似乎在发挥一切削弱对手实力的手段。
入夜前的空袭并没有动摇队伍的进攻决心,毕竟此时经过几年的军事普及教育,官兵们对飞机不会像军阀时代或抗战初期的中国军队那样有着莫名其妙的恐惧了。
经过这一路上一来的锻炼和以前的训练,对于如何在夜间展开急行军而避免迷失方向或者掉队之类的问题各个部队也算是比较熟悉。
可就如同张伟所预料的那样,当队伍刚刚前进不过十里左右的距离的时候,猛烈的炮火就在左侧的江边位置及其附近猛烈的爆炸开来。从天空中飞过来的炮弹如同成群的萤火虫或流星一样在左侧北面的河边炸出惊天动地的声势的。
在这个时候的不少官兵们才有些明白了前进的时候为什么并没有像以前那样沿着河边的反光照明展开前进。张伟其实也是在队伍刚刚出发时的那一瞬间想到这个问题的。
夜空中的敌机再次出现,以照明弹配合红外系统引导着炮火调整了方向袭来,不过似乎因为队伍在运动中,因此有着几百米左右的延迟,虽然造成了上百人的伤亡损失。这些伤亡损失的人迅速被留守的力量就地掩蔽收容,对于几万人规模的队伍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在炮火的压力下,队伍反而在午夜左右的时间就逼近到了距离估测中的敌军防线大概五六里左右的距离上,整个部队也开始重新集结整队,准备在更大规模的范围内组织进攻。
而在这个时候,似乎比之前更为密集的流星出现在夜空中。远处的火炮开火时的炮声也伴随着夜空中的风声阵阵传来,让人更加感觉到毛骨悚然,整个队伍的队形也开始有些散乱了。
在军官和士官们的催促之下,多数部队还是按照预定的方案展开了前进和对敌军大致阵地维持的试探性进攻。
即便是陆战队这样的队伍依然缺乏主动权的作战习惯还是终究给了官兵们以步小的机会,至少在接近敌军阵地的过程中并没有遭遇到有效的夜间反击。
在距离对手大概四里左右的距离的时候,担任主要攻击作战任务的步兵连排开始组成梯次队形不断向前展开,但大致保持就地隐蔽的形态。而主攻师旅之外的其他两个师四个步兵旅则以三到四道,纵深一里左右的作战队形向更广的方向展开,并不断的逼近对手。
迫击炮弹发射的照明弹接连不断的升到了天空之中,紧随其后的则是猛烈的各种火力纷纷打了过来,不断有人在照明弹的火力之下被打倒在地。
张伟还是高估了部队的作战素养,同朝战初期的主力部队相比,此时夏地新军的大多数官兵在临战反应和夜间作战协同能力方面的素质还是太差了。在逼近对手阵地的过程中就遭遇到了各种火力的过大杀伤,让整个部队的进攻节奏都缓慢了下来。
通过观察确定了敌军主抵抗火力线的大致维持之后,张伟在思索片刻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等待各个方向上战报出来的想法,而是提前出动的主攻师在连绵五六公里左右距离上的一个营阵地上展开了进攻。
很显然:自己在作战经验指挥上很可能并不比对手的指挥官强出多少。要是对方的指挥官玩一个假漏洞的火力陷阱,这种历史的志愿军都曾经遇到过的问题自己恐怕也很难避免。作战的指导思想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快打慢,明确自己优势和可行性的情况下在对手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之前就以决定性的进攻打乱对手的节奏,取得关键性的战果。此时,第一线的交锋也最终展开了,不是用于主攻的主力师部队,而是试探性进攻的队伍的先锋踩上了陆战队早已埋设好的照明地雷和绊阻索。
陆战队在太平洋战争中就有了这样的经验:在阵地前大概三十米左右的距离上建立配合有汽油燃烧装置的照明地雷和一系列的障碍,在防御的时候往往能事半功倍。而指挥官也可以根据照明地雷照出的敌军规模展开火力。
完善的通信网让陆战队的整个营能够有效的集中各种火力分配在最需要的方向上,实现密集火力的防御。
因此依靠轻重机枪和迫击炮还有连绵不断射来的陆海榴炮,很快就把整个阵地前变成破片和冲击波完全覆盖的地方,彻底吞噬了阵地前五十米区域内的一切生物。
那令人恐惧的火力让所有人都心有余悸:幸好做为试探的前锋部队没有停下来,不然对整个队伍的杀伤将不堪设想。
部队素质的巨大差距也让这个时候的大多数夏地新军主攻部队不可能如入朝初期的新中国一样沉稳组织再次进攻。
伤亡风险并不算太大,比较靠后的掷弹筒队伍还是及时的反应了过来,并向敌军存在的方向展开大致的开火。
压缩黑火药为主要战斗部的掷弹筒弹不仅射程上比日军八九十掷弹筒小了很多,大致只能跟抗战时期国共军队装备的那些相提并论,类似大正十年式掷弹筒的水平。在威力上因为压缩黑火药过于不安全的原因还不得不减少装药比例。这让掷弹筒的威力更是大打折扣,大致也就仅仅相当于很多民国时代的手榴弹而已。而且破片的强度往往还不是金属制造的,往往只能起到照明和很有限意义上震撼弹的作用。
如果针对的作战对象是古代军队,这样威力的掷弹筒也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是针对的作战对象是拥有完整工事和标准防御队形的美军的情况下,通常一个步兵连打出的上百枚掷弹筒弹未必能造成对面的敌军一人伤亡。甚至震慑对手的效果都并非理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