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 第十四章 从量变到质变

第十四章 从量变到质变(2 / 3)

的话为主,而不是自己必须去适应对方的语言。

天气渐渐寒冷下来,当树木变得枯萎的时候,谨慎的张伟依旧选择在外面睡觉。或是夜晚的树枝上,或是行军灶一般的仅仅可以容身的散兵坑内靠多穿几件皮衣来御寒。幸运的是这里虽然也有着明显的四季,但是冬天似乎并没有像典型的北方那样寒冷。按照张伟的估算,大致相当于秦岭淮河左右的地理位置上。在坚持只喝烧过的热水而不喝凉水的情况下终究没有出现“偶感风寒”那样危险的事情。

在张伟的影响下,几个女人乃至洞里的婴儿也拥有了类似的习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进行了一个月左右的全职训练的情况下到了隆冬季节的时候张伟的投石索技术在数以万计发射次数的锻炼下终于大有进展,从一二十米直到可以把石头投出大致六七十米远左右的距离了,而且也掌握了不让石头轻易的从皮套内掉出来手感,很少再发生之前那样“掉链子”的毛病。

当然,张伟听说过戚继光在《练兵纪实》中提出的“先及远再及准”的原则,这一个多月来的主要锻炼方向是用投石索的抛射成功率和有效发射石头的能力,至于准头那还远远谈不上,仅仅是勉强提高到与初学者徒手投石差不多的精度水平,最远距离的全散布直径距离五六分之一,近距离十几分之一的水平。有把握的有效射程并不比徒手投石或者甩马尾石头远多少。但这进步的速度也让张伟看到了从量变到质变跃进的希望。

投射兵器与武艺相比近战武艺大多都有这种特性:上手困难,初学者战力低下。然而一旦水准达到某一个标准,比如说可以有效的攻破一般的防具或者是在安全的距离上有一定命中率的攻击对手,战斗力就会有本质性的不同。如果超越一般士兵的水平,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实际上远在近战武艺之上。

虽然自己暂时不能靠投石索技术对哪怕一个普通人建立什么战斗力优势,还不如单手盾牌加上防身喷雾好用,但从“量变到质变”的第一个门槛似乎已经为期不远了。

苦练的同时,张伟也并不是没有放弃思考。为什么投石索在古代东方没有像古典时代的环地中海那样流行起来?哪怕唐时的吐蕃人也并不以这种兵器出名呢?是不是藏式的皮套投石索的制作方式与古典时代环地中海地区的差别导致了精度上的差异?这也是来自于实践中遇到问题的反思。自己制作的这个皮兜投石索,最大的问题就是出手的时候不容易掌握石块精确飞出的时机,直接的感觉就是皮套的两侧过软。

在回忆和思

最新小说: 铁血万岁爷 伪嫡女被四个男人虎视眈眈 北有海棠 大唐:让你救灾民,你搞科技兴国? 大魏春秋 长安之上 大唐:李世民是我爹 红楼蓉大爷 三国庶天子 叮!贵妃娘娘,您的外挂又拉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