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朱由崧亲征山海关前后将近一个月,当他带着马金花,贺宣娇和邢畹芳三个美女,引六万得胜之师返回北京的时候,南京的内阁等一班文武,也早他几天进了北京城。
朱由崧的队伍刚踏进北京的地界,北直门外便排起了迎驾的长龙。
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高弘图,谨身殿大学士内阁次辅王铎,六部的尚书侍郎等文武百官,满身的朝服,听闻他们的陛下又打了个大胜仗,一举歼灭了吴三桂和刘宗敏近十万人马,山海关,一片石,居庸关,大同府,宁武关,等等关城重地又重新回到了大明朝怀抱。
京师一片欢腾,百官弹冠相庆,老百姓交口称赞,弘光大帝真是用兵如神!
得知他们的陛下今日要班师进京,文武百官出城迎接驾接出京城十里地。
整个北京城净水泼街黄土垫道,内城和外城的老百姓敲锣打鼓,自发地走上街头是迎接朱由崧,更多的是想一睹真龙天子的风采,不便出户的老弱病残则在家里焚香膜拜。
皇城和紫禁城张灯结彩,宫门口和路两旁的明军将士如刀砍斧剁一般整齐,鲜衣怒马肩扛长刀的锦衣卫武士成群结队的忙碌着。
北直门外,二十门欢迎的红衣大炮,已经填装待发。
下午未时许,朱由崧的人马便到了北城门附近。
李全和刘春红带着鲜衣怒马的锦衣卫武士前面开道。
两名甲衣武士骑着马为朱由崧掌着黄罗伞盖。
头戴珍珠闹龙皇冠,满身甲胄,身披杏黄色滚龙袍的朱由崧坐下宝马千里一盏灯,左右是巾帼不让须眉的美女马金花与贺宣娇。
提督东厂的太监卢九德,紧随着皇上和娘娘的圣驾。紧挨着卢九德的是小将张环带领的御营高级侍卫。
再后面是御营统领刘肇基带领的御营军兵,最显眼的是御营铁骑,长枪如林。
然后是独目将军马万年以及他的忠贞营的将士,独特的白杆枪在阳光下闪着银光。
朱由崧身后的队伍中间还有一乘车驾,车上坐着绝世美女邢畹芳,两名丫鬟紧随车架。
在后面是五六万军队排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长龙,兵甲森森,旗幡招展。整个队伍显得威武而壮观。
文武百官在道路两旁早就跪下了。
这时司礼监秉笔监御马监的掌印太监李国辅,用他独特的嗓子高声喊喝:“圣驾到了,鸣礼炮!”
二十门红衣大炮依次几乎鸣响,惊天动地。
“众卿免礼平身。”朱由崧坐在马上,看着欢迎的百官和如海的人群,满面春风。
他让文武百官免礼的同时不住的向众人招手致意。
这时朱由崧看到花枝招展的金皇后,环珮叮当的婵儿,还拉小柳是也都跪倒在地。
朱由崧赶紧下马,把皇后扶起来,金皇后看着朱由崧喜极而泣,“陛下这一别就是一年多,建立了丰功伟绩,臣妾真是高兴啊……”
“皇后的功劳也不小,朕不在时,宫中事务多亏了你,朕才能安心在外征战啊。”
“这都全仗陛下龙威,妾身只是微进绵薄之力而已。”
这时马金花和贺宣娇也过来跟金皇后见礼,金皇后不无羡慕道:“二位妹妹真是好福气,一直守在陛下的身边,养得越发漂亮了。”
“皇后说笑了,皇后天姿国色,令我等汗颜。”马金花和贺宣娇脸一红谦虚道。
年过二八的婵儿出落的更加动人,但是更令朱由崧眼睛发亮的是小柳是,九岁的她已经有成人差不多高了,生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清澈明亮,没有一丝杂物,这是一朵含苞待放之花,可以断言三五年后,其美貌绝不次于其生母柳如是。
这时金皇后往朱由崧身后看,目光落在一驾车上,吸引她的不是这驾车而是上坐着的绝世佳人。
“恭喜陛下,身边又添新人。”
朱由崧赶紧给引荐,“皇后不要误会,这是朕新招的伶官刑畹芳,”说着对早已经下车来到身后的陈圆圆道,“畹芳,快过来风过金皇后。”
刑畹芳早就注意到了皇后的凤驾,只是她不敢靠前,也不敢落后,在宫中呆过一段时间,知道宫中规矩多,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听朱由崧这么说,赶紧过来飘飘万福,“畹芳参加皇后娘娘。”
“好好好,起来吧,皇上太有眼力了,在哪找这么个美人,连哀家、婵儿和金花和宣娇妹都黯然失色了……”金皇后盯着刑畹芳上一眼下一眼左一眼右一眼看了七十二眼,不无嫉妒地说着,瞟了朱由崧一眼,朱由崧看这几人在一起,不亚于百花争妍。
“皇后言重了,畹芳是什么人,不过一庸脂俗粉,岂敢与在皇后和众位娘娘面前称美……”
刑畹芳俏微红,芳心乱跳,但她这一害羞拘谨,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朱由崧只是笑,也不说话。
然后,朱由崧弃了战马,上了金皇后的凤辇,前呼后拥,浩浩荡荡进了紫荆城。
进宫之后,沐浴更衣,又小睡了一觉,临近傍晚醒来,朱由崧精神抖擞。晚宴摆上了,丰盛程度自不必说,金皇后和马金花贺宣娇三位美人作陪,选侍婵儿把盏,刑畹芳第一次出场歌舞助兴,便惊压全场,一袭白衣的她如一大朵怒放的白莲花,刚一出场朱由崧的眼就直了。
管弦声起,刑畹芳翩然起舞,朱唇轻起,果然是余音绕梁,朱由崧如痴如醉,手中酒酒出来也浑然不觉,三位美人为了夹到口的菜忘了咀嚼,直到金皇提醒朱由崧才咽了下去,竟然忘了味道。秦淮八艳之首,人美歌舞更美,才艺双绝,名不虚传。
当晚,朱由崧传旨让金皇后侍寝,选侍婵儿负责侍候。对于金皇后,朱由崧和她也算老夫老妻了,但久别胜新婚,朱由崧竟是那么地猴急,一年多没有享受男人雨露的金皇后更是渴望,二人如干柴烈火......
三天之后,朱由崧开始亲自张罗迁都登基之事。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