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公,吾辈优势在人心,而不在家法,弃人心而求家法的做法难道是正确的吗?舍本逐末,以己之短攻敌之长,这是敌人最高兴看到的事情,我私底下为您和诸位长辈感到担忧啊!”
郑玄面露动摇之色,思来想去,却想不出一个头绪。
“既如此,玄德,你有什么想法吗?说来听听。”
刘备点头。
“郑公,研习古文经的士子只在雒阳就有近三万,而在诸位长辈看来,这三万人当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才是吾辈古文学派当中的一份子,其他人什么都不是,外人罢了。
可是他们也是研习古文经典的士子,之前也一直都站在古文学派这边与今文学派对抗,之前为太学之辩壮声势、围堵杨赐府邸的,大多是他们,为什么却对他们视而不见呢?
备以为,吾辈应当接纳他们,认可他们,将他们也纳入古文学派当中,给予他们名分,给予他们指导,并且进一步将他们组织起来,仿编户之举,予以管理,则关键时刻,便能用得上他们。”
郑玄闻言,略有些惊异。
“此举,是否略有不妥?且不说那么多人该如何安置,单说一个良莠不齐,不就是大问题吗?吾等终究是学派,总不能叫不学无术却善钻营之苟且小人蜂拥而入吧?”
刘备摇头。
“郑公,此前,不论是古文学派还是今文学派,都是彼此协商,决定要办的事情,然后再由能办这件事情的人去办,所依靠的,无非是家族势力,而论家族势力,是吾辈更强,还是今文学派更强?”
郑玄愣了愣,皱起了眉头。
“自然是今文学派更强。”
“这就是最直接的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了,怎么能成功呢?”
“这……”
“郑公,老师离开之后,吾等在家族上所能依靠的无非是袁氏、荀氏,左氏春秋六大家目前在朝中都没有很高的官职,而袁氏和荀氏终究是今文学派出身,而且就算是他们的家族,也有人与他们划清界限了。”
刘备此言针对性极强,几乎就是指名道姓了。
于是郑玄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玄德,袁氏和荀氏已经没有退路了,不要如此揣测他们。”
“郑公,是袁隗和荀爽没有了退路,不是袁氏和荀氏没有了退路。”
刘备目光灼灼,并不退让,死死盯着郑玄。
郑玄心头一颤,呼吸一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