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唐宁可不仅仅是来看热闹的,他是想搜集一下这里的素材,然后考虑拍摄一部纪录片,虽然他知道这样的片子肯定不赚钱,但可能是由于年龄和地位的增长,.
吉米虽然非常不看好唐宁的这个创意,但还是尽力的在帮他寻找适合的纪录片导演和编剧,可惜在好莱坞这个娱乐至上的地方,艺术片的导演都不好找呢,更别说这种纪录片导演了。
但是出乎吉米和唐宁预料的是,唐宁的这个无心之举,居然引起了一位世界级大导演的兴趣,他就是查尔斯?斯宾赛?“查理”?卓别林爵士!
对于这位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人,想必没有一个人会不熟悉他。当唐宁听闻这位卓别林爵士对自己的创意很感兴趣并且想跟他谈一谈的时候,大喜过望之下立刻就飞到了美国。
虽然卓别林在好莱坞的早期和中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此时他与好莱坞甚至是美国政府的关系都很僵,在既有1952年麦卡锡主义对他的迫害,也有着他自身性格上执拗的原因。
由于在《大独裁者》、《城市之光》和《凡尔杜先生》等影片中的亲苏言论,卓别林在《凡尔杜先生》新闻发布会上被一个记者当面提问:“卓别林先生,请问您是**员么?”
按说在麦卡锡风波这种风头浪尖的时候,说话做事都应该谨慎一点,但是卓别林却毫无顾忌的说道:“不,我不是。但我应该被称为**同情者,我认为在战争初期苏联为我们守住了前线,对此我心怀感激,我觉得我们都欠苏联一个人情!”
您说,在冷战时期、苏美关系这么紧张的时候,你发布这种言论,那政府怎么可能不收拾你?于是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在美国的许多城市都遭到了抵制。最后他连拍摄成本都没收回来。
于是卓别林远走巴黎,并且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好在他没冲动的说向美国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而美国政府的反应则更彻底,直接在1952年9月由司法部发表声明,永久性拒绝卓别林入境,至此他与生活了三十年之久的美国水火不容。
好在到了六十年代。由于冷战的变化和越战的来临以及麦卡锡风波的彻底结束,美国政府改变了对卓别林的态度。此时他已经回到美国开始筹拍他的新作品《三十欢乐世界》和《香港女伯爵》,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