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们的加入又非常有必要,不然会造成土地分割细碎,连不成片,对农技推广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很大的阻碍。
当然,目前,占大多数的农户还达不到中农的标准,不过他们还有另外的担忧。
“他们也知道规模化经营能降低单位成本,但这样一来,机械化作业必然会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然后问题就来了,很多农户除了会种地之外,几乎没啥专业技能,出外打工也挣不到什么钱,大家都感觉一膀子力气没处用。”
“即使到年底能有分红,但总不能一年到头游手好闲吧,所以这又是一个矛盾。”丁显总结道。
听到这,齐政一挑眉,看了一眼唐书记。
唐书记讪讪而笑。
如果说中农的问题责任还在于嘉谷的话,普通农户的顾虑,就是政府的责任了。
说到底,这是一个就业问题。
唐书记显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
但是就业问题归根到底又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不起来,就业就得不到保证;但如果一直保持目前的小农经济模式,经济又永远发展不起来,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解局的关键是要看由谁来付出,谁来牺牲。
齐政陷入了思考。
当前的局面,其实跟扶贫工作有些类似。
而扶贫工作,即使用整个国家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作为后盾,尚且十分困难。因此嘉谷遇到困难齐政也没有太大的意外。
关注过扶贫工作的人都知道,扶贫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产业扶贫”。
这个看似很简单,但其实是两个问题:第一是能有稳定的产业,第二是大家有改变现状的决心。
感性一点来形容的话,就是扶贫不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摆脱贫困,更是人性意义上的自强自立。不但要让暂时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能够有一条走向正常生活水平的道路,同时还要让他们从内心燃起自强不息的精神之火。
粗暴来说就是,既要有挣钱的路子,同时还要让他们自发自觉地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主动参与到市场经济中来。
回到眼前,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稳定的产业是有了——政府政策搭台,企业投资唱戏,农户参与合作,种植优质的啤酒大麦,统购包销。
但农户们没有改变现状的决心,或者说,决心不坚定。
不同于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发展机会多,人们的知识见解、风险意识亦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