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与其说是希望于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不如说是对这种产品创新能力的垂涎。
如果说,清源啤酒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我们会建议投资者大力买入它的股票;如果问,它的市值能不能达到440亿美元,我们会肯定地答复,绝对能!
……”
——这个报道无疑是对百威英博发起的这宗并购的认可,但搞笑的是,市场的反应表示毫不买账。
很多百威英博投资者都一片哗然,这居然是一家成立才七年的啤酒公司,而且还没走出亚洲范围,百威英博初始开出的两百多亿美元还算合理,但现在几乎翻番?
百威英博资金充裕也就算了,但问题是债务高筑,这不是脑残吗?
要知道,百威英博几乎每四年才会发起一项大收购,原因就在于并购后高昂的成本是一件头疼的事——并购百威才不到两年,百威英博仍在削减生产和分销成本,债务压力实在难言轻松。
中小股东们对其债务的担忧,反馈到百威英博的股价上,就是持续的小幅下跌。
百威英博方面一边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只恨不得这篇报道从来没有出现过。
因为,中国方面的舆论也炸了!
清源啤酒拥有中国啤酒业20%的市场份额,而百威英博则是国内市场占有率第四的啤酒公司。业内直言,一旦两者合并,两者将会占有中国超过30%的市场份额,直接改变中国啤酒行业的游戏规则。
无论是基于竞争角度,还是基于民族品牌情感,国内业内外对这一宗并购的反应多是持强烈的反对态度。
——事实证明,要想办成一件事不容易,要想办不成一件事太简单了;更何况是在这种风雨飘摇的形势下。
在与百威英博“认真”谈判了几轮后,嘉谷方面见好就收,正式拒绝了百威英博提出的现金加股票的收购方案。
清源啤酒对外发布声明,称这宗收购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自己的战略方案“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桩并购交易存在监管风险不说,并且对于百威英博那些不具有投票权的股票来说,其价值也存在“不确定性”……
至此,这宗跌宕起伏的“超级并购”,以失败落幕!
——当然,这再次上了各大财经媒体的头条。
还是那句话,那可是440亿美元啊!对于一般企业,别说拒绝了,没有一口应下都算是有定力了!
此前有多看不上清源啤酒,此时对于其算是干脆利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