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菜鸟,这个戏就没问题。
应该是~~~没问题吧!
尼玛,这要是再过十年,不对,再过五年,易青就是连这点担心都不会有。
戛纳影帝加巩皇,这神仙配置,绝对国际标准。
不过现在,这俩人还都是刚演过一部电影的小菜鸟。
看片酬就知道了,巩丽5000,这还是看在张一谋的面子上,毕竟,俩人的事闹得沸沸扬扬,巩丽连宿舍都住不下去了,现在俩人就在外面租房子,生活压力大,多给点就当是加深友谊了。
至于葛尤,不好意思,就2500,就这,葛尤还美的够呛,声称从艺以来,赚的最大一笔钱。
《顽主》那个戏,米佳山就给了他400块钱。
对比一下后来拿着所为的明星,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郑某爽77天拍一部戏,片酬156亿。
那个年代,一个月薪6000的普通青年,得勤勤恳恳工作2200年。
也就是从汉朝就开始工作至今,才能攒够156亿,而人家郑小姐只需要在片场挤眉弄眼77天就可以躺获。
同样是打工人,有的人日入200多万,有的人一天连200元都没有。不得不感叹郑小姐这名字取得好郑某爽郑某爽,挣钱真特么爽!
所以才会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影视就是个畸形。
在成熟的影视产业体系中,影视剧制作早就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流程与分工。
从演员到剧本到导演再到后期的制作、推广,演员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已。
而影视作品需要流量,需要粉丝支持。
明星在粉丝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粉丝既是物质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明星产品的消费者。
粉丝的双重消费特性,促使明星代言活动的作用在众多的广告形式中凸现出来,明星们成为了人际沟通中的主导者,而企业和广告商们则利用粉丝“爱屋及乌”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粉丝的消费态度与倾向。
尤其是在一些收费项目上——购买超前观看、周边商品等方面,极度需要粉丝支撑,所以剧组需要流量明星或容易上热搜的话题明星来加入,久而久之,给一部分头部明星大量砸钱也就成为“行规”。
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景下,演员获得的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制作成本,易青前世就听说过,制片方预算的,甚至更多都集中砸在几位知名演员身上,而只有小部分预算是给予幕后团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