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翻斗街。
黄锋随意找个餐馆吃过饭,在确认没人跟踪后,才上了一辆去往德州的铁皮巴士。
与阳县同处鲁西地界,相隔近两百里路程。
黄锋在车上摇晃了四个多小时,才在日落前抵达德州并在一处山岭边下车。
此岭延绵数十里,山势低缓,山上多白皮松,刺槐和旱柳,一起山风,风从坟起的松皮间刮过,会发出呜呜的尖啸声,如同吹响的树笛。
由此,此山得名哨子岭。
也是发现李彦墓的地方。
这个年代,哨子岭还未修建盘山公路,黄锋只得摸出开山刀循着记忆中的地貌披荆斩棘,徒步上山。
时值夏末。
午后的山岭干燥闷热,蚊虫众多。
黄锋在树丛间穿梭了大半个时辰,才在一处山谷前的老油松下歇了口气。
浑身被汗水打湿,露在衣服外的胳膊和颈脖被叮出数十个红包,又痛又痒。
“早知道就备瓶驱蚊水了。”
黄锋双手不住抓挠着,发起了牢骚。
疼痛无所谓,军营出生的汉子,流血那是常事。
但这痒,黄锋天生就不具抗性。
抽出水壶灌了口水,流出一些到地上,黄锋拿起开山刀从油松上剐下几块树油,与地上的湿泥混合揉捏,将树脂泥涂抹在红肿处,待松香和草甸土的驱蚊效果起来,才大步下了山谷。
记忆中,李彦墓就在两座山岭间的谷坳内。
自山体内挖开洞室,以山为陵。
这种以山为陵的丧葬方式自西汉始一直延续到后唐两晋。
考古界称之为崖墓。
不同于王侯将相居高选墓的得天独厚,李彦墓虽也是崖墓,却是陷在低洼的山谷下。
不见天日,不得黄土。
风水上称之为蜈蚣穴,犯阴煞。
李彦之所以如此选墓,估计自知是阴盗,不敢争峰出头,怕遭报应。
黄锋围着谷地走了一圈,驻足思索起来。
前世,他虽到过李彦墓的考古现场,却并未参与开掘。
在没有高科技工具的情况下,想要找出下铲点,还得花点心思才行。
思忖片刻,黄锋取出洛阳铲,扳直铲柄,径直走向谷间的犄洼处。
没办法,李彦墓完全不由风水,寻龙点穴那一套用不上。
只能看土就势。
而山水汇流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