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文臣们特别是国子监管太学的那些老学究们,对于高怀远奏请将武学迁出太学,到城外军营之中的奏请都没意见,他们正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和武学混在一起,省的武学干扰到他们教授士子学生们读圣贤之书。
赵昀问罢了之后,看连郑清之也无动于衷,便也就不多想什么了,何况高怀远一直都立志于强军,这对他未来有朝一日北复中原,完成祖上那些先皇未曾完成的伟业也有助益,于是着令枢密院酌情办理此事,该户部出钱的户部只管出钱,兵部还是照样负责武学生的招录选拔,还有解试以及省试的事宜,至于武学能不能招录学生,那就不是他操心的事情了,不过算一下,赵昀还是着令明年开一科武学殿试,让枢密院和兵部着手安排此事。
有了赵昀的准奏之后,高怀远立即便将这件事推动了下去,华岳带着一批武学教授,立即便将武学迁出了太学,到了城外的五常兵营安置了下来。
而高怀远在枢密院也签发了一道命令,着令各驻屯大军立即选派精干年轻有为的使臣、效用即日赴京进入武学学习。
如此一来,便解决了武学招生的问题,当然也有个别的地方的士子因这次朝廷大举北伐获胜受到了感召,千里迢迢的赴兵部报名,经过甄选之后,进入了武学学习。
而高怀远自然少不了安排他的那些手下也进入武学学习,而且这些人比起普通的学生,提前接受了系统的武学的教育,在武学之中更会出类拔萃一些。
时间就这样在高怀远马不停蹄的忙碌之中一天天的过去,经过高怀远在京城的这几个月紧张忙碌之后,不论是冗兵北迁屯田之事、兵部收管各地都作院,还是武学兴办的事情,基本上都落实了下去。
大批原定被裁撤的冗兵,虽然不情愿北上屯田,但是他们也别无选择,要么断了他们的粮饷,滚蛋要饭,要么带上他们的家人,一起北上分取公田屯做,所以为了生计,绝大多数被着令北上屯田的冗兵还是选择了听从安排,拖家带口的踏上了北上的道路。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件事就进行的十分顺利,期间还是发生了一些骚乱,最厉害的就算是郴州兵乱了。
郴州一支地方厢兵这次也被列为北上屯田之列,而这支厢兵大多都是湖南本地人,听闻消息之后,立即便不干了,其中一个叫做赵合的厢兵副统制本来就不是个好人,在本地多有恶名,辖下厢兵更是一些兵痞,可以说是为祸一方,没人又能奈何他们什么,日子过的相当舒服,年年进项还不少,各个吃的脑满肠肥。